金秋时节,又是一年丰收季。眼下,我省秋粮作物已陆续进入收获期,广袤的土地上,田畴尽染,稻菽飘香,收割机轰隆隆地来回穿梭作业……伴着沉甸甸的喜悦,三秦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既是保障老百姓“米袋子”充裕的关键之举,更对夯实“三农”压舱石、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着关键支撑作用。
今年我省夏粮总产475.9万吨,创22年以来最高水平,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夏粮丰收并不意味着粮食安全高枕无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秋粮是陕西粮食生产的大头,占全年粮食总产量近四分之三,能否抓好以玉米为主的秋粮生产管理,确保秋粮稳产丰收,对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至关重要。据农情调度统计,2022年,我省秋粮播种面积2868万亩,比上年增长18.6万亩。这意味着,夺取秋粮丰收我们依然有一场硬仗要打,只有一环不松、一招不落,全力抓好秋粮生产各项关键工作,才能确保颗粒归仓、丰收到手。
坚持未雨绸缪,变“看天吃饭”为“知天而作”。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气象灾害往往是造成粮食减产的重要因素。面对极端天气,当“天帮忙”很难指望时,唯有“人更努力”方能迎来希望。进入9月,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早霜和寒露风等恶劣天气、病虫害等随时可能出现的多发期。为此,要把防灾减损、抗灾增产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要树牢底线思维,着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水平。相关部门要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及时研判制定预案,提早做好抗灾救灾资金、物资和技术准备,以更大力度、更超常规的举措做好秋季田间管理、防汛抗旱、防病治虫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集中人力物力,抢抓天气晴好时机积极开展秋收,通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蹲点包片、进村入户,有针对性地指导群众合理安排时间抢时收割、及时晾晒、干燥储藏,督促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有效规避天气变化给秋收生产带来的损失。
坚持科技赋能,农机增动力,丰收添底气。有数据显示,在粮食收获环节,田间收割是粮食损失最大源头,而收割机械精细化作业水平不高则是最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确保丰收的粮食“尽收囊中”,提高田间地头的机械化水平是关键。当前最主要的是做好农机调度,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要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秋收任务,针对天气多变、疫情形势复杂、机具不足等实际,加强跨区统筹协调,全力调度农业机械,多措并举保障秋收农机农资及时送达田间地头。要充分激活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针对收割机械精细化程度不高、农机农艺不配套等问题,引进更多含金量足、含新量高的新机械,积极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区生产模式的农机设备,确保更大程度颗粒归仓。要完善技术支持,通过组织农业技术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线上指导服务等,面对面、手把手把农耕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助力农户高效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