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街道茨林村的“桃经济”编织着“甜蜜”与“浪漫”,穆寨街道业池村的香椿树变成村民的“摇钱树”,徐杨街道公义村的麦苗拔节正欢……
乡村是广阔的天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西安市临潼区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齐心协力谋发展、真心实意解难题,号召农技人员俯身田间,把脉问诊、细心指导,着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火车头”领路
“这周桃花最盛,来的游客也多,大家一定要把环境卫生搞好。”4月4日,在茨林甜桃产业园里,茨林村党支部书记任新峰与村干部、党员志愿者们一起清理道路沿线卫生死角。他说:“去年有3万多名游客来茨林看桃花,村里热闹了好长时间,今年肯定更精彩。”
现在的茨林村,传统乡村道路变成了旅游景观道,乡村田园变成了热闹景区。村民陈新良告诉记者,村民们以前大多选择出去打工,现在都回来在家门口挣钱了,一年忙下来收入还挺可观。
3月31日,以“七彩仁宗、花漫茨林”为主题的桃花季游园观赏活动启动。游客们在赏花的同时,还可以品特色农家小吃、购买当地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
花无百日红,好花如何常“开”?
仁宗街道将特色产业与休闲旅游结合,聚力发展桃产业,通过统一为群众提供农资、技术和销售等服务,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品牌”的经营体系,打造出“茨林甜桃”特色品牌。如今,桃产业已成为茨林村的“致富密码”。截至目前,茨林村种植桃树300余亩,年产桃25万余公斤。
“除了甜桃产业园,我们还新建了百亩花椒种植园,配套了农产品烘干车间和面粉加工车间,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依托现有资源,我们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农特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任新峰说。
第一书记卖菜
当下正是香椿上市的季节。4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骊山深处的临潼区穆寨街道业池村,阵阵椿香扑鼻而来。
“以前,香椿芽下来都愁着不知道怎么卖。现在好了,香椿芽直接由支部和村委会代销,还能卖出好价钱。”50岁的村民杨秋侠家里种着3亩香椿。今年,她把新摘的100余公斤椿芽全部交到了村委会。
业池村的香椿种植面积近2000亩,每年可采摘7500公斤左右,产值约12万元。在香椿采摘季到来之前,浐灞生态区驻业池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孙斌提前规划,组织村委会班子成员召开会议,商讨香椿采摘、包装、宣传、销售等事宜。“香椿上市期很短,需要及时采摘销售。我们提前设计制作‘业池香椿’统一包装,联系企业客户预约订购。香椿采摘期一到,所有力量立刻集中起来,进行香椿采收、包装,第一时间将新鲜的‘业池香椿’送到客户手中。”孙斌说。
今年香椿上市以来,孙斌和村委会、工作队的党员干部随时随地会接到客户电话。他们的手机号成了业池村香椿的“24小时销售热线”。业池村目前总共销售了1200多箱普通包装和礼盒包装的香椿,销售金额8万余元。
“党组织凝聚力强,村干部带领得好,大家才能齐心协力谋发展。”孙斌说,业池村将进一步优化香椿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开展大棚香椿反季节栽植,积极引导农户发展香椿产业,争取实现业池村香椿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
农技员“坐诊”
1个月前,在徐杨街道公义村村民苏原的地头,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孟国栋俯下身子,目光停在面前一株株麦苗上。“这块地表墒不足!趁这几天白天气温高,抓紧追肥浇水。每亩地施8到10公斤尿素,还要适量加点磷酸二铵……”孟国栋扭头说着,身后的种粮大户苏原不时点头。
“拔节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做好肥水管理,不光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成穗率和穗粒数,还能有效降低倒春寒的影响。”4月12日,孟国栋再次来到苏原的地头,指导春管。“只要技术指导跟得上,小麦长势不错,产量就稳了。”苏原说,根据孟国栋的建议进行田间管理,他对增收非常有信心。
临潼区是西安市的农业大区和国家重点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春节假期一过,孟国栋就带着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联系,调研小麦生产形势,研究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方案。“你看,我的手机号码就在田间地头的公示牌上印着,就是为了方便群众有问题,随时打电话咨询。”孟国栋说。
把农村和田野作为提升干部能力、检验干部作风的“练兵场”,临潼区扎实开展“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建立338人的“临潼区乡村振兴干部库”和428人的“临潼区乡村振兴人才库”,精准派出400名干部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贡献才智;大力挖掘本土人才,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田专家”“土秀才”,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家乡发展。
目前,临潼区55.6万亩小麦已全面进入拔节期。据苗情调查,全区一、二类田占比96%,较去年同期增加12.2%;各类病虫草害轻度发生,苗情转化升级较快,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