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南沟村:挑起农业现代化“金扁担”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赵晨 陈宏江 发布时间:2023-05-06 10:01

又是一年春光好。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山梁沟峁间绿意涌动。村道两旁,海棠正红;苹果园里,蜂蝶伴飞。

这里是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脱贫攻坚成色足;这里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3A级景区,乡村振兴底色新。

2022年10月26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沟村,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如今,深受鼓舞的南沟村乡亲们,将殷殷嘱托化为奋进动力,坚定抓苹果产业,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农旅融合,村子越建越美,日子越过越好。

大有前途的这片园

4月18日,记者来到南沟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园区,苹果花开得正艳,果农们趁着天气晴好,正在架设防雹网。

南沟村的改变,源自山梁高处的这片苹果园。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园时,看到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称赞道,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发展特色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关键。

然而,12年前,“空壳村”南沟村有三难:出行难、娶媳妇难、干事难。何以解难?彼时,刚到南沟村的驻村干部张光红心里也犯难。

“必须好好调研一番。”张光红暗下决心。于是他进村入户听村民诉求,用1个月时间吃透摸准村情实际。

“当时3个村组还有些苹果园。南沟村的黄绵土偏碱性,透水性强,非常适宜种植山地苹果。”张光红说,“没有主导产业就会一直穷下去。只要有地,只要人勤快,就不怕苹果产业发展不起来。”

张光红与村干部带着村民建果园,从几亩到几千亩,从普通果园到高标准果园。

“种苹果效益好。”种植大户赵永东说,“关键是推广了现代农业技术。不走农业现代化路子,苹果产业做不起来。”

高标准果园,精细化管理。

在南沟村果园,一条条滴灌管道,精准连接着一棵棵果树。“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及全园覆膜、套种油菜、豆菜轮茬等技术的运用,让果园的效益越来越好。

得知南沟村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用水和灌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南沟村村民挑起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也挑来了幸福生活。

“我们还要持续提升果园的机械化水平,引进智能割草机、喷药无人机、开沟施肥一体机等现代化高效作业设备进行标准化管理。”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说。

每年秋天,苹果集中上市,如何走出“果多价跌”困境?

进冷库,错峰销售。

陕西果业集团安塞有限公司在南沟村建起了苹果洗选车间,4.0智能选果线可根据苹果大小、颜色、糖度来分选苹果等级。

“苹果放冷库里,解决了储存难题,错峰销售让好苹果卖出好价钱。”种植大户刘润喜笑着说,去年他家的16亩苹果卖了25万多元。

此外,南沟村通过认养果树的方式,拓展了苹果销售渠道,实现了从“卖苹果”到“卖果树”的转变。

敢闯肯干的一群人

4月21日晚,受冷空气影响,南沟村苹果园落下厚厚一层雪。南沟村的村干部和果农丝毫不敢松懈,时刻关注气温变化。

“我们已经组织村民做好熏烟准备,最大程度减少冻害影响。”张光红说。

1944年,共产党员张思德在距离南沟10多公里处的洛平川村烧木炭时牺牲。

张光红是听着张思德的事迹长大的。他说:“张思德用行动履行了‘为了人民,为了革命,要敢于献出自己的一切’的承诺,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春季的果园防冻,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干群一心谋发展,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张润生感慨。

2013年,延安市遭遇强降雨,贫困的南沟村灾后重建工作寸步难行,急需一个“主心骨”。于是,村民们邀请在外打工多年的“致富能人”张润生回村带领他们重建家园。

出任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后,张润生带领村民一边加强生态治理,一边推进“三变”改革,引进企业和项目,发展现代农业。

“村民支持是干成事的最大底气。”张润生记得真切,“老支书李维云第一个在土地流转合同上按下手印。他告诉大伙,有了致富好路子,该想着变一变了。”

“干群齐心,敢闯肯干”的氛围也深深感染了从南沟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张维斌。

张维斌帮村民盖起了新房子,同时牵头成立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村集体全面启动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产业发展起来了,家乡富裕起来了,外出打工的人也慢慢回来了。

和村里的很多“80后”一样,现任南沟村村委会副主任的张忠,自2004年起就在外打工。2017年,看到南沟村发展势头强劲,他决定回来参与村子建设发展。

“我现在是园区的司机,家里还有12亩果园。不用出村,我每年稳定收入八九万元。”他说,现在南沟村四通八达,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开进果园。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张忠说:“我们要拿出敢闯肯干的劲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建设南沟村,发展南沟村。”

越来越富的好日子

临近“五一”假期,南沟景区越发热闹。

张光红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不时有人打电话咨询景区门票等事宜。

“今年假期我们景区的游玩项目又‘上新’了,相信会带给大家全新的体验。”张光红告诉记者。

“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曾经是南沟村群众挥之不去的“黄色哀愁”。现在的南沟村,已发展成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农旅融合的知名“打卡地”。

瞅准发展时机,2021年6月,广西玉林的传媒工作者杨斌带着专业策划团队来到南沟村,打造了一系列新奇有趣的项目,备受游客青睐。

“南沟景区每月一改造,确保月月有活动。我们的愿景是打造延安人民休闲游乐的‘后花园’。”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艳说。

“脱胎换骨”的背后,离不开“三变”改革的助力。

“‘三变’改革壮大了集体经济,村民每年人均能增收近万元。”张润生说,南沟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发展到2022年的55万元。

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南沟村党支部积极动员村民入股党支部领办的南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南沟生态园、停车场、苹果园等,建立起村集体、企业、群众之间紧密的收益联结机制。

如今,南沟村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长到2022年的1.95万元。

2017年,乡村旅游逐渐火热,看着村子一天一个样,游客络绎不绝,在外开餐馆的李佼利果断回到村子,在南沟生态酒店当上了经理。

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下,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育研学旅游新业态,开发了传统文化体验、耕读文明实践体验和素质拓展户外游等项目,吸引了一批批游客。

4月18日,在采访中,记者见到来自安塞区初级中学的研学团队。684名同学哼着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田间探索自然奥秘、追寻农耕文化。

“咱们延安娃,要在劳动中发扬延安精神,学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副校长任宝童告诉记者,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研学活动。

依托劳动教育研学这条产业链,南沟村村民当起了“老师”,也鼓起了腰包。

“村民都是种地的‘好把式’,自然就成为农艺师。”魏艳说,在传统文化体验项目中,不少有才艺的村民还当起剪纸、民歌课堂助教。

此外,随着研学人数日渐增多,魏艳提出与附近村民开展住宿联营。“我们将村民的闲余房屋统一装修,村民能定期收到租金。闲置民房将变身‘黄金屋’。”魏艳说。

“总书记对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老乡们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我们深受鼓舞。”张润生说,“我们将一如既往带着村民谋发展,让乡亲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光景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