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位于杨凌示范区的陕西金棚种业园区内,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制种番茄大棚里,一串串五颜六色的番茄点缀在绿叶间,生机勃勃。
“你们随便尝,不只是‘颜值’高,口感也是‘曾经的味道’。”摘下一串黑色番茄,金棚种业董事长王建人自豪地说。
王建人一直从事番茄制种工作,他一辈子用心做好这一件事。
“数据表明,在我国当前的番茄种业市场中,国外番茄种子以40%的市场份额占到销售额的60%。我们的育种技术存在机遇和挑战,除了产量、外观、耐贮运、抗病以及口感,产品的内在品质及抗逆性将更加重要。”王建人说,“目前,国外番茄皮厚耐运输,色泽漂亮,价格比较贵。我们研发一个品种,需要漫长的过程,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在8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
来自山西的王志梅研究生毕业后,就在金棚种业与番茄打交道,在她的办公桌上全是一袋袋需要收集的籽种。
“我的试验田里共有5座大棚。决定种什么,需要上会提议,得到通过就开始试种。”王志梅告诉记者,“不断重复,筛选杂交,日复一日看似枯燥,但是过程很重要。植物是有生命的,我喜欢与它们打交道。”
家住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孟家寨村的王新国正在大棚里采摘番茄,因家庭困难,王建人免费让他种植7亩大棚番茄,每年收入估算在10万元以上。
“王总不仅免费让我使用大棚,还教我技术。经过8年种植,我也积累了经验,打算扩大种植面积,种出品质更好的番茄。同时,带动更多村民从种植番茄中受益。”王新国说。
据了解,凭借着对番茄育种的执着,王建人30多年来一直坚持科研创新。从2000年,他带领团队培育的番茄品种“金鹏一号”开始,目前已培育出10多个在国内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番茄新品种,推广面积达500余万亩,帮助农民增收50亿元。
谈及番茄种业的下一步打算,王建人表示:“目前,作为番茄产业发展的核心,国家对番茄制种有政策支持。作为育种者,我们将在乡村振兴路上迎难而上,积极与农业院校合作,引进更多人才,加大研发投资,用科技攥紧种业‘芯片’,让番茄‘小种子’造福更多的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