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太白冷凉蔬菜科技小院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惠麦侠(左二)带着研究生杨岩松(左四)与农户一起进行生菜定植。
陕西榆阳羊饲料科技小院成员、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杨兴林准备称量羔羊体重。
“我每天8点准时下地,采集数据,观察生物菌剂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同时,我还去地里调研收集农户遇到的技术问题,知道的就现场进行解答,不知道的就回去向导师请教后再向农户反馈。”7月19日,陕西太白冷凉蔬菜科技小院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研究生杨岩松告诉记者。
“科技小院是一种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组织专业硕士研究生驻扎生产一线,聚焦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陕西省科协科普部部长吕培涛介绍。
目前,陕西已建立国家级科技小院25个、省级科技小院199个,涵盖小麦、蔬菜、苹果、猕猴桃、木耳、绒山羊等我省种植、养殖特色主导产业。这些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让师生们把实验室搬进农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种好秦岭深处的“大菜园”
去年8月以来,在陕西太白冷凉蔬菜科技小院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惠麦侠的带领下,杨岩松、路蓉、刘晓乐等14名研究生先后入驻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研究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近年来,太白高山蔬菜逐步获得了市场认可,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但是高山蔬菜容易受种植品种单一、土壤连作病害等影响。因此,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帮农民种好秦岭深处的‘大菜园’,是我们科技小院的一个重要课题。”惠麦侠说。
惠麦侠介绍,团队总结了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集约化的漂浮育苗技术,培育无病菌苗以适应太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需要。今年2月以来,科技小院引进了甘蓝、白菜、花椰菜、生菜等10个种类150个蔬菜新品种,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太白高山地区生产的抗病优质品种15个,加速了太白地区蔬菜品种升级换代。
“在引种试验过程中,科技小院的大门是敞开的,随时欢迎当地的农民进来围观、提问,让他们亲眼见证新品种的种植效果。”惠麦侠说,“像我们引进与推广的优质甘蓝新品种‘中甘15’,因其口感甜脆、品质好,深受消费者欢迎,能比传统品种每斤多卖0.3元到0.5元。”
农民看到了科技小院的“魔力”,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渴求日渐高涨,来科技小院“串门”的人越来越多。惠麦侠团队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农户培训10场次,共培训800余人次,免费发放科普资料1000余册。
除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惠麦侠带领研究生针对当地蔬菜产业瓶颈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制定栽培技术规范,积极指导龙头企业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提升高山蔬菜产业科技含量。目前,团队指导当地建设蔬菜出口标准化生产基地1500亩,并在基地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土壤微生物菌剂改良等一系列新技术。
“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小院‘四零’宗旨,即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农民,这也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惠麦侠说。
目前,陕西太白冷凉蔬菜科技小院已带动周边乡镇100余户种植户走上了绿色标准化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也带动了太白县蔬菜标准化生产,帮当地农民种好秦岭深处“大菜园”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纸上得来终觉浅
7月17日早上7时30分,陕西榆阳羊饲料科技小院成员、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杨兴林和他的3位同学出门了。他们要去40分钟车程外的农户家帮忙“喂羊”。
“最近,我们在做山羊羔羊代乳料的实证实验,主要测定羔羊的日采食量、日均增重及实证周期内的料肉比。”杨兴林说。一到养殖户韩胜发的羊舍,杨兴林和同学们就开始打扫饲料槽、称量代乳料、喂食、观察羔羊排便等工作。
“给羔羊吃的代乳料相当于给婴儿吃的奶粉。我们喂了20余只山羊羔羊,将其与进食玉米的羔羊进行对比。对比在同样成本下,进食不同饲料的羔羊在生长发育以及健康程度方面的不同。”杨兴林说。
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验,杨兴林发现,羔羊早期补饲代乳料能较早刺激其瘤胃,促进其消化系统快速发育,从而使其更好地吸收营养成分。在生长发育方面,补饲代乳料的羔羊明显优于只进食玉米的羔羊。
“我们以前只是凭肉眼观察,觉得给羔羊只喂玉米和加喂饲料没什么区别。这次,小杨他们主动上门来做实验,让我们看到羔羊早期补饲代乳料的明显作用。我和乡亲们决定听小杨的建议,科学养羊。”韩胜发笑着说。
看到韩胜发的观念发生转变,杨兴林和同学们十分高兴。自从今年2月底来到科技小院后,他们吃了很多在城市和学校没吃过的苦,也经历了饮食、生活、劳动、思想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困难,到现在终于“小有收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走进牛棚羊舍,亲身体会养殖中存在的困难,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在老师指导下,针对羊蹄病和尿结石等舍饲养殖户在养殖实际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功能性饲料研发,帮助广大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杨兴林说。
“羊产业是榆林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而饲料与营养研发是提升养殖经济效益最为明显的措施。下一步,我们将以科技小院为依托,与更多养殖户、龙头企业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创新与落地,提升养殖效益,最终形成‘建好一个小院、入驻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辐射农村一大片’的服务乡村振兴新形态。”陕西榆阳羊饲料科技小院首席科学家、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屈雷说。
打造科技服务农业的示范窗口
今年6月,长武县丁家镇直古村100亩良种繁育基地喜获丰收。直古村的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小麦良种户的收入也普遍增加。
“我们和长武县农技部门及直古村集体合作社合作,为合作社低价提供‘长旱58’和‘长航一号’原种,大力发展良种繁育,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收获期统一机械收获,减少混杂,保证了良种的纯度。”陕西长武旱作小麦科技小院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长发说。
近年来,王长发和学生扎根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技人员一起带着农民种地。“新品种品质好、能增收,农户亲身经历后接受程度就高,对我们很信任。这对后续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乡土科技人才培养很有帮助。”陕西长武旱作小麦科技小院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张海说。
2022年以来,在陕西长武旱作小麦科技小院指导下,长武县8个乡镇共建设良种繁育基地800亩,繁殖“长旱58”和“长航一号”原种32万公斤。同时,为切实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科技小院师生每年坚持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年均培训1000人以上。
“我们将坚守在麦田里,把科技小院打造成科技服务基层农业的示范窗口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王长发说。
科技小院大有可为。据了解,省科协今年将组织实施全省科技小院功能提升计划项目,对工作突出的科技小院给予经费和项目支持,并纳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争取在产业发展方面对县域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乡村振兴靠科技,科技服务有小院。下一步,我们将把科技小院工作放在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