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劲吹“文明风” 喜迎农高会

来源:杨凌农科传媒集团 作者:吴凡 发布时间:2023-09-07 14:19

金秋时节的杨凌,丹桂飘香,喜气洋洋。9月19日-23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开幕在即。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每年如约而至的盛会,对杨凌而言,既是一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机遇,也是展示文明形象的最佳窗口。有朋自远方来,自当以礼相待。如今,杨凌正用满腔热情与实际行动,劲吹“文明新风”,喜迎农高盛会。

马援故里打造特色“新名片”

八面威风凛凛的大鼓、青砖黛瓦的仿古门楼、“汉”字造型的沿街路灯……走进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古朴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杨凌是一座农科城,也是一座“英雄城”。

四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农官后稷,在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两千年前,伏波将军马援从杨凌出发,给这里埋下了英雄基因。

“马援祠不仅是毕公的特色与符号,也是杨凌著名的文化古迹。我们要借着第30届杨凌农高会的东风,让马援文化影响更多人。”马援故里宗亲会会长马顺怀的话铿锵有力。

说干就干。随着第30届杨凌农高会“脚步”的逐渐临近,毕公村“整装待发”,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为了让“面子”更靓、“里子”更实、“底子”更厚,毕公村借助马氏家风家训馆、伏波文化博物馆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深入挖掘马援文化,讲好家风家训故事,“我们提前布置了马援祠家训馆和马援祠文化馆,补充了书籍和资料,农高会期间将全面展示杨凌的文化特色。”

如今漫步在毕公村的街道,伏波将军的文化事迹口口相传,古风古韵的建筑映衬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毕公村正内外兼修,以全新姿态迎接第30届农高盛会。

五社联动创新基层“融治理”

最近,杨陵区大寨街道社工站的徐瑞忙得不亦乐乎。

在大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毅娟牵头及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他策划为辖区内孤寡、残障、全职妈妈等低收入困难群体免费提供手工艺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开展的“指尖梦工厂”手工编织公益培训活动已经完成第三期培训。而所谓的公益培训活动,是大寨街道办作为全省31个“五社联动”县区示范点之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的一项创新实践活动。

五社联动,是指在基层治理中,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社会慈善资源为辅助的联动机制。

为了实现社区工作有效治理,2022年底,在“四社联动”的基础上,大寨街道社工站积极培育引进“社会组织”,创新链接“社会慈善资源”作为补充。在“五社联动”的支持下,街道办打通服务渠道,扩大了志愿者队伍,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

经过大半年的规范运行,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多领域社会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居民的脸上有了笑意,群众的生活更加舒畅,“五社联动”不仅帮助大寨街道办将工作更好地延伸到基层,也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面对即将到来的农科盛会,徐瑞工作的更加卖力,“我们每个人都是杨凌的代言人,我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用最美的微笑、最热情的态度做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欢迎各地宾客到杨凌感受热情与活力。”

筑牢基层安全“第一道防线”

距离农高盛会召开只剩不到一月时间,此时,恰逢杨陵区国家卫生区也即将迎来复审。重大活动多、安保责任重大,如何确保各项活动安全举办万无一失,常态化开展人民调解就成为杨陵区司法局的“头等大事”。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连日来,杨陵区司法局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中省两会“中亚峰会”等重点时间阶段,充分发挥基层安全“第一道防线”作用。并在日常工作中,围绕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开展“梳篦式”摸排,多方联动抓调解,最大限度将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截至目前,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案件调解率达97%,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快捷、更普惠、更优质的服务。

“每年杨凌重大事件时间节点,我们都会提前做好安保维稳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农高会即将召开,我们必将全力以赴为盛会顺利举办保驾护航。”李台司法所所长崔晗表示。

握拳发力,才能实现共赢。

从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到展现民俗文化底蕴,再到筑牢基层安全防线,杨凌正全方位、多角度绘就文明“新图景”,展现发展“新气象”,着力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农科新城。

文明有礼杨凌,喜迎八方宾客。今年9月19日-23日,第30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数万杨凌儿女与您携手,共赴“金秋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