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这一季的玉米已陆续归仓。
而榆林、杨凌、旬邑和蒲城四地的玉米,有点与众不同。
它们派了代表,纷纷赶到杨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玉米试验示范基地,迎接“考试”,接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教授的“面试”和“体检”——考种。
说起它们的身份,和普通的玉米大有不同,他们都是薛吉全教授按照单项技术突破、综合技术集成、农机农艺融合思路,以关键技术为突破口,进行的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选育出来的“种子选手”。
“在育种工作中,考种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关注玉米的结实性、籽粒品质性状,再结合田间的农艺性状去观察,来全面评价自交系和杂交种。在这基础上,筛选出优异的自交系和优异的组合,为下一年进入国家区试和省级区试奠定良好的基础。”薛吉全说。
想要培育成“种子选手”,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更离不开过硬的“培养手段”。
在品种培育过程中,薛吉全及团队以提高玉米适应性为主线,按照“多点、高密、低氮、干旱”的技术路径,通过组织模式创新,与国内的35家单位进行了15轮改良,构建了“陕A群”和“陕B群”两个杂种优势群体,一方面加速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也大大提高了育种水平,提升了育种效率,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玉米种质协同创新的育种新模式,形成理论、技术、材料和信息相互融合种质协同创新的育种模式,促进了陕西玉米育种实质性协同创新。
目前,该团队选育的“陕单609”成为陕西玉米的主栽品种,具有产量潜力高,保持着连续三年在同一块地里亩产超过1400公斤的高产记录,已经成为陕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好品种,这是“第一代”品种。
“下一步,围绕耐密、抗逆、高产、机械化的品种,我们选育了像‘陕单930’‘陕单926’这些新一代的耐密、抗逆的品种,并在今年各地的生产试验田表现突出,这也是我们目前育种的重点方向。”薛吉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