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星火渐燎原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7 09:41

“我再给大家讲一遍,苹果树的剪锯口并不是病菌入侵的唯一途径,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入侵门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丽丽教授团队的青年教师冯浩坐在红砖砌起的矮墩上,为陕西省乾县的果农讲解苹果树腐烂病的原理与防治要点。这样的农技“小课堂”时而开在农户家中,时而出现在田间地头,果农深受其益。

技术“播种”果农成为“土专家”

苹果树腐烂病是一种严重的果树病害,会导致树皮和大枝溃烂、坏死,甚至造成果树死亡和果园损毁。在我国,苹果树腐烂病的平均发病率超过50%,腐烂病成了果农的“心头大患”。

乾县临平村的农民杨联营就曾饱受果树腐烂病之扰,“以前我们这里的果树腐烂病相当厉害,每年开春还特别冷的时候,大家就要到地里刮树皮、涂药。很辛苦、效果又不好,一棵树溃烂的地方刮掉了,马上又有新的病斑长出来。”腐烂病不仅坏果树、减收成,治腐烂病还要耗费果农大量的人力、时间与经济成本,杨联营曾尝试过很多办法希望降低发病率,却都收效甚微。

2017年,一次偶然的培训学习机会,让杨联营接触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丽丽教授团队研发的绿色防控技术,并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他的问题。“采用这种‘先防再治’方案后,果园果树的发病率从原来的50%-60%降低到了5%-10%。”杨联营说。通过培训学习以及与许多专家的交流探讨,杨联营不仅掌握了果树腐烂病的全新防治方案,也开始对农民这个职业产生全新思考。

“过去我对种果树没有概念,买很多农药实际上并不知道是防啥病的,基本上哪种药便宜或者送点东西就买哪个。病害防不了,产量上不去,也不会总结经验教训,觉得只能靠天吃饭。”杨联营经过培训和自学知识、累积经验,种植技术大幅提高,也逐渐在本地有了名气,成为当地果农心中的“土专家”。如今,杨联营还担任县里的技术讲解员,一年要在全国做40多场培训,用果农的话语向更多果农传播果树腐烂病和早期落叶病防治技术。

攻坚突破改“被动治”为“主动防”

“刮骨不疗毒”怎么办?这是曾经摆在研究者与果农面前最大的难题。过去,治腐烂病长期都是采用国外普遍使用的“刮骨疗毒”法——即刮除病斑,再涂以药物或裹泥巴。这种方法对大面积普遍发病的果园非常不适用,还会对果树造成极大损伤。黄丽丽教授团队在攻克这一难题时意识到,要破除苹果树腐烂病防治难题,必须转换思路,寻找新的突破口。

“我们通过连续多年不断地深入研究致灾致害机理,摸索防治技术,最终建立了腐烂病防治的‘三道防线’,颠覆性地刷新了对这种病害的认知与对策,改发病后治疗为发病前预防。”黄丽丽说。

“三道防线”指的是预防病菌入侵、防治已有病菌和防止病菌藏身。黄丽丽教授团队长期研究发现,苹果树干平均每年每平方厘米可受到高达27.5万个腐烂病菌孢子的侵袭攻击,而传播入侵高峰期在苹果树坐果至幼果期,这与以前书本上的认知是不同的。同时,病菌入侵果树的门户,主要是树体表面肉眼不可见的微小伤口与微孔口,而并非肉眼可见的大伤口。因此,第二和第三道防线就是通过科学用药预防病菌入侵并铲除病菌。在做法上,从原先的冬春季仅仅以药物涂抹创口,改为在夏季时药物喷淋主干、大枝。

“做好病菌预防和处置后,果园在第二年春季就可以减少80%-90%的发病数。用药3年的果园腐烂病基本能得到控制,更不会有死树现象。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之后的5年、10年怎么办?”黄丽丽说,根治病患需从源头下手,团队的研究还发现,每年苹果树修剪枝、病枝堆放的地方就是病菌孢子的藏身之地。因此,第三道防线就是覆盖隔离和资源化利用枯枝,将冬季果园的修剪枝和病残体以资源化利用或集中覆盖或集中喷药的方式妥善处置,让病菌无处藏身。除此以外,团队还提出通过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免疫诱抗剂,达到增强抗病性和壮树防病等目的。

“星点示范”让技术走向更多农户

从2011年起,黄丽丽教授团队和各地的农技推广部门先后在全国苹果产区建立了100多个示范基地,培训各级农技人员和果农50余万人次。仅2016年至2018年,苹果树腐烂病防控新技术已累计示范推广1923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345.1万吨,累计节支94.5亿元。

苹果树腐烂病防控新技术取得成功是源于系统的理论研究,实现了改“治”为“防”的创新,但技术的推广也恰恰就难在预防措施上。病菌看不见也摸不着,果树病症还没显现就得去花钱“打针吃药”,对很多农民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黄丽丽教授团队新技术刚开始到一些地方推广时,甚至连基层技术人员都难以说服,只好先找些因腐烂病严重无人管理的果园进行示范,等到第二年周边农户看到实际防病效果,才开始陆续在自己果园应用。新技术慢慢在一个地方落地生根,随后在全国不同地方继续复制示范应用,黄丽丽将这样的推广方法叫作“星点示范”,团队的老师和学生通过一个一个推广出来的小示范点,全面带动新技术向周边辐射普及,最终走向全国。

在“星点示范”的同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依靠线上线下众多技术宣传、推广主体协同推进。据介绍,在全国农技中心的指导下,各省市县农技推广部门采用“园艺站+植保站”双线并行的推广模式进行推广。同时,大量农资企业技术员、农民技术员等也参与到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中来,充分发挥多部门多层次立体交叉推广作用,再借助媒体宣传,技术辐射到全国70%以上果区。“农民技术员本身有比较全面的果园管理技术,往往更快更早地去实践应用新技术,效果直接体现出来,周围果农很快就效仿实施。”黄丽丽说。

在黄丽丽教授团队中,不管是教师还是研究生,每年都要定期到果园进行实地调研,她本人每年有1/3以上的时间奔赴全国各地,向果农传授技术。“科研人员多辛苦一些,农民就少辛苦许多。”黄丽丽为农户和产业服务的科研理念支撑着她和团队里的老师、学生,将更多果园的问题带回实验室,也将更多惠及农户的研究成果播撒在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