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春耕备种正当时。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中国中化先正达集团(中国)(简称“先正达”)杨凌技术中心(简称“杨凌中心”)格外繁忙。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走进杨凌中心看到,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对一板板玉米样品进行DNA提取,开展分子检测。在自动化温室,科研人员有条不紊地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进行取样、移栽、授粉……
七、八个月内就能创制数十万株育种材料,仅用1-2代即可完成目标品种的性状改良,两到三年便可推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这些通过传统育种方法难以达成的目标,在杨凌中心已成为现实。
“以杨凌中心为代表的育种平台正在发力,携手行业伙伴,致力于加快中国育种升级迭代的速度。”中国中化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品种开发和推出提速
“过去,传统育种方法是通过科研人员去田间收集性状表现,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甚至需要一个作物季才能收集到这些数据。现在通过分子标记,只需要一到两周,就可以筛选出我们想要的性状,或者是掌握一些特征。这大大加速了我们育种的流程和速度。”杨凌中心分子检测中心科学家唐鑫锐介绍说。
杨凌中心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工厂化、集成化智能育种能力的平台,先正达以其为支撑,在近两年大幅加快了新品种开发和推出的速度。
2023年,先正达共有121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玉米新品种44个,玉米、水稻、大豆过审数量均居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先正达集团中国在2023年有14个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9个品种入选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为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提供良种支撑。
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助力“粮食千亿斤”工程,最大潜力在种子,选育出数量更多、性状更优的新品种成为发力点。大量田间示范显示,2022-2023年间,由杨凌中心参与选育并通过国审的玉米新品种表现突出:产量均较当前对照品种增产超过5%,平均亩增产30公斤以上。
如2023年,河北省北部遭遇严重干旱天气,承德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旱的一年,极端天气严重影响当地玉米种植。先正达自主研发的玉米品种,在这场干旱中表现出优异的抗旱、耐贫瘠特性。承德隆化县农资经销商董经理表示,当地不少玉米田绝收的情况下,优质品种帮助种植户应对极端天气,保障了玉米的稳产。
探路智能育种4.0时代
杨凌中心成立于2019年,是先正达投资约3.45亿元建设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一体化研发平台。短短3年,杨凌中心即在研发育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大大加速先正达集团中国推出了系列优秀新品种。
“杨凌中心建有国内分子检测能力最高、检测速度最快的高通量检测平台,已实现每年数千万数据检测通量,单日检测通量达数十万。借助分子标记技术,杨凌中心的育种家可以快速准确地从数十万乃至数百万材料中筛选出所需基因,而不再单纯依赖田间观察和验证。”先正达玉米种子开发总监徐加新表示。
据介绍,杨凌中心打造了国内转育通量最大、速度最快的生物育种性状快速整合平台,每年可实现4-5代的“迭代”能力,远超国内行业2-3代/年的平均水平。其中的单倍体耦合基因编辑技术,仅用1-2代便可完成目标品种的性状改良。
育种新技术也加速了整个育种进程。“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具有高潜力的品系,投放到遍布全国的测试体系。经过两到三年的测试,最终我们获得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比较优良的品种,并加快将新品种推向市场。”杨凌中心性状整合中心负责人杨炳鹏表示。
对标前沿的生物育种,杨凌中心各种“黑科技”比比皆是。例如,国内首创的LED无极调光温室,可根据玉米生长需求和外界光变化,实现光强动态调节,突破季节限制,针对玉米育种可做到4-5代/年的水平,比传统育种提速2倍多;国内最大的单倍体工厂化生产平台,年产百万株单倍体苗和几十万双单倍体,可以批量化创制优良种质,加速育种流程。
种业振兴,引擎在科技。先正达全力布局对标国际一流的现代种业创新平台,正推动中国种业向育种4.0时代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