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乡村变身“绿富美” 探索共富新模式

来源:杨凌农科传媒集团 作者:李宏杰 张仕博 仵佳伟 发布时间:2024-03-14 14:42

一座座由乡村气息的田园农庄错落有致,一个个西红柿、草莓在大棚藤蔓和绿叶间若隐若现......杨凌推行“部门联政策、专家联产业、科研联生产、企业联市场、党员联群众,书记包抓典型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让农村变成让城里人心向往之的“绿富美”。

人勤春来早,一大早,杨陵区揉谷镇新集村的葡萄种植户陈健龙冒着春雨在葡萄避雨棚里开始劳作。

杨陵区揉谷镇新集村村民陈建龙告诉记者:“我这个棚有140米长,这片下来刚好10亩地。棚建好以后,不受气候影响了,效益比以前能翻一番,一年产出超过了30万元。现在来看当时建这个棚也选择对了。”

据了解,新集村是西北有名的葡萄产业村,葡萄种植面积从起初的不到400亩,发展至如今2000多亩,葡萄成为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2022年以来,杨凌示范区推行“部门联政策、专家联产业、科研联生产、企业联市场、党员联群众,书记包抓典型村”的乡村振兴“五联一抓”新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作为包抓院校为新集村量身设计了避雨大棚,当地政府给予每个大棚2万元技改补助,引导村民科学栽植。新技术的加持让村民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尝试种植阳光玫瑰、澳洲五号、黑皇等葡萄新品种。

杨陵区揉谷镇新集村村民李双成说:“这个树是2022年栽的树,2023年开始挂果,去年已经见到了效益,一亩地初次挂果能卖到8000块钱。有了咱的设施,咱就敢创新,敢引进新的品种,给咱们创造更高的效益。”

随着“五联一抓”向纵深推进,在专家的指导下,新集村逐步探索出了葡萄产业高效发展的技术标准,2023年全村葡萄产值突破亿元,村民人均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

“我们现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正在转变,今年我们打算再建设设施避雨棚100多亩,提高葡萄品质,引进葡萄新品种,让农民增收致富。”杨陵区揉谷镇新集村党委书记张娟宁说道。

在新集村吹响产业振兴最强音的同时,揉谷镇田西村也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扮靓了这个昔日落后的小村庄。龙年春节期间,田西村策划推出了“我的乡村我的年”春节文化活动,实现了村庄变景区的完美蜕变,半个月综合旅游收入超过20万元。

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回忆道:“当时村里就一条水泥路,下雨了农户房前屋后都是积水,别说通车了,穿着雨鞋都没办法通过。”

近年来,田西村以村庄的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口,实施路面硬化、排污疏淤、自来水接入、广场建设等四大基础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们还瞄准红薯产业打造“田薯叔”农庄,建成集花卉产业、创意农业、养生度假、儿童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多产业融合田园综合体,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发展产业干劲十足。

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村民田武辉说:“这四五年时间,红薯收入每年有个10万元。听说村上还要成立红薯育苗合作社,建立红薯苗组培实验室,我也要积极加入,想把这一行做得更长、更远一点。”

惊蛰刚过,田西村立即启动三产融合“共富”计划,积极策划油菜花节、嬉游萌宠文化节、红薯狂欢日等农文旅活动,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我们集体经济收益我们初步估算达到了30%以上的增长。”田小雄说道。

近年来,杨凌将全区53个村分为10个示范样板村、10个重点突破村、33个全面提升村三种类型,梳理乡村振兴“一村一策”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清单432项,建成花园乡村17个。2023年,杨凌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全部清零,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富美乡村的产业蓝图正在加速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