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花蕾开展《苹果的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
农技送进村,服务正当时。6月17至21日,为期5天的甘肃省合水县2024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在老城镇赵塬村村委会正式开班。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与农业科技报社,联合合水县政府、农广校、农业农村局、宣传部等单位,特邀4位知名农业专家,深入老城镇赵塬村、肖咀镇肖咀村、太莪乡关良村、蒿咀铺乡蒿咀铺村、板桥镇西庄村等11个村镇“传经送宝”,培训涉及苹果、奶山羊、食用菌、设施蔬菜、玉米种植5大产业,共开展培训11场次,惠及1000多名农民群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花蕾开展《苹果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
“这次培训‘干货’满满,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术,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和果期管理方法,都让我受益匪浅。”6月17日,苹果种植户罗阳经过系统的交流学习,感觉收获颇丰。当天上午,培训班内气氛热烈而专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花蕾以《苹果病虫害防治》为题,从苹果的培育品种、种植、管理、套袋等方面展开来,讲授苹果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方法,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指导+当面答疑解惑”的方式,为140多名苹果种植户带来了一场趣味与知识并存的“培训大餐”,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学有所得。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仕稳开展《西北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模式筛选及示范》项目项目技术推广培训
“我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反复强调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要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在座的各位乡亲就是我们绿色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利用农田固碳技术,在玉米品种的改良、生产技术的提升、田间管理的改进等措施,使得在粮食增产的同时,增加土壤碳固存、提高耕地质量,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规模。”6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仕稳带来了《西北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模式筛选及示范》项目项目技术推广培训课程。
“这堂课带来了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环保、节能减排、农田科学种田、土壤固碳增产技术,包括双碳战略、碳达峰碳中和,让我大开眼界。”玉米种植户李守亮感觉自己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认识到固碳减排绿色发展的好处。他没想到在玉米种植中,通过简单的秸秆深还田、深耕等措施,实现土壤增碳培肥、节水、节肥、,在节药和秸秆还田,不但能减少种植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值。
本次培训,农业专家与群众面对面、一对一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将农业生产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为农民群众开展农业生产提高了技术支持,对进一步加强提升甘肃省合水县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农业高效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当地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助力产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仕稳开展《西北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模式筛选及示范》项目技术推广培训
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安排各类培训、深入基层、提前调研,5月上旬至今,先后派出5个培训小分队,30多位农业专家,用时50天,横跨陕甘两省,深入6个地市的15个区县,涉及茶叶、中药材、猕猴桃、食用菌、奶山羊、玉米主粮作物等15个产业,开展170多场次培训,1万多名农民群众受益。今后,将继续立足不同地域农业产业架构与群众需求,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及农业技术推广常态化,联合当地区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农广校、宣传部等政府部门,将科技送到农民家门口、地里头,把听得懂、看得见、用得上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广大群众,积极发挥科技传播、引领、支撑作用,为农村基层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和“新农人”,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甘肃省合水县2024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