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杨陵区五泉镇汤家村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福祉,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宜居乡村新画卷。
盛夏时节,走进汤家村杨凌康锦家庭农场无花果种植基地,一棵棵无花果树上,甜蜜的果实挂满枝头,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汤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汤龙军告诉记者,为了发展好产业,村党支部积极探索,通过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将200余亩撂荒棚地进行整治,采取“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的合作模式,以26座盘活的撂荒大棚和12万元项目资金入股成立了杨凌康锦家庭农场。
农场成立以来,依托杨凌丰富的农科教资源优势,大力种植设施无花果,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由于无花果采摘期较长,采摘、日常管护等用工需求大,为不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我从建棚起就一直在农场工作,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零花钱,再也不用到城里打工了。”村民彭大春告诉记者,在农场干活轻松,还可以照顾家里,自己很满意。
不止有无花果,汤家村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动员村民引进樱桃、番茄等高附加值设施果蔬,同时充分发挥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积极联系辖区有用工需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光发展设施无花果种植一项就带动劳动力就业30余人,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8万元。”汤龙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3年,汤家村集体经济共收入31.8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69元。
与设施大棚里忙碌景象不同,在汤家村汤和文化公园里,村民们有说有笑,悠然自得。难以想象眼前这美丽的公园以前是村里的一个“垃圾坑”。
“过去苍蝇、臭虫满天飞。”提起那个人人嫌弃的“垃圾坑”,村民王芳儒直言,打从去年村里填平了垃圾坑,种植了绿植,修建了公园,大家在这里聊天、打篮球、健身、跳广场舞,孩子们也有游玩的地方了,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村里和城里一个样。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如今,汤家村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安装并修复了全村的监控系统和太阳能路灯,贯通了雨污管网,做了门前统建,为全村街道装了道路名牌。
与此同时,汤家村还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风文明,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广泛开展文明乡风建设活动,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体系,建立道德模范公示栏、善行义举道德榜、“十要十不要”公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评选“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发挥典型和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弘扬文明新风尚。推行村干部包街、党员联户、群众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文明之花”在汤家村落地生根。
汤家村也因此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汤家村党支部被评为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中被评定为“二类”党组织。
主导产业越发兴旺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环境更漂亮舒心了、老百姓的笑脸更多了,身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汤龙军也倍感欣慰,干劲十足。“下一步,汤家村党支部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实施党员联系户制度,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同时以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为契机,长效保持‘花园乡村’建设成果,加快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建设,助力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