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陕西粮农杨凌储备库有限公司主要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办法确保储备粮安全。图为工作人员在粮库查看粮食。 陕西农村报记者 赖雅芬摄
泾阳县云阳镇的蔬菜冷库内,蔬菜整齐摆放。 陕西农村报记者 赖雅芬摄
当前已进入北方传统的“猫冬”时节,然而,陕西各地的粮食储备库、蔬菜冷库、果库却一派热闹景象,农产品“冬储冬藏”模式开启,串起生产与消费的脉络,支撑着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寒冷的冬日也因此变得“热气腾腾”。
粮食住进“安全仓”
玉米住进“空调房”,小麦在氮气保护中“酣睡”……11月18日,记者走进陕西粮农杨凌储备库有限公司粮库,只见一排排白色仓房整齐排列,运粮车穿梭其间,扦样、化验、过磅、称重等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近年来,陕西粮农杨凌储备库有限公司加大投入,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应用、优化智慧粮库管理系统,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优质粮食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仓储管理中心,仓储管理部保管二组组长刘嘉伟在查看智慧粮库管理系统。“冬季,我们主要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办法保证储备粮安全。同时,我们应用了氮气储藏、内环流空调控温、害虫在线监测等储粮技术,让粮食更优质、更安全。”说着,刘嘉伟点击了一下屏幕,粮食的实时图像、仓内温度和湿度随即出现在大屏幕上,再点击切换,粮食出入库情况便实时呈现。这些数据会同步到国家和省智慧粮库管理系统平台上,确保粮食安全层层监管、不出漏洞。
刘嘉伟说:“粮食储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带来的粮食供应风险,还可以在关键时刻稳定粮食市场,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宏观调控作用,抓好保供稳市,提升收储调控能力,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猕猴桃有了“时光胶囊”
11月30日,在眉县猕猴桃冷链集配中心的保鲜库里,一筐筐猕猴桃整齐地摞在一起,颇为壮观。
这座新建成的保鲜库占地20亩,库容量达1.2万吨,目前已入库猕猴桃0.9万吨。集配中心负责人谢俊飞介绍:“与传统的风机库不同,这座冷库是铝排库,热交换性能更好。”谢俊飞说,铝排库能实现均匀降温,而且更加节能,自投入使用以来,估计可节能30%。
经过存储,猕猴桃实现了错峰上市。“猕猴桃集中上市季,供货量大,很难卖上价。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收购、存储,就好比让猕猴桃住进了时间停滞的‘时光胶囊’,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价格。到了冬季,把存储的猕猴桃推向市场,可以避免价格大幅度上涨,让消费者吃上物美价廉的水果。”在谢俊飞看来,保鲜库承担了价格“稳定器”的作用,改变了以往秋季水果集中上市导致的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的局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既满足了市场对新鲜水果的需求,也无形中调节了猕猴桃价格,保护了果农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
在保鲜库旁边,专门为保鲜库配备的分级包装设备正在调试。不久,一颗颗猕猴桃就能够在这里享受存储、保鲜、包装、运输“一条龙服务”,对维持眉县猕猴桃品牌热度、关注度和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产业经济效益,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蔬菜进入“休眠仓”
11月15日,在位于泾阳县云阳镇的蔬菜冷库里,卸菜、装箱、运送、理菜,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冬季的到来给蔬菜的储存和供应带来挑战。此时,冷库便成了保障蔬菜新鲜的“休眠仓”。
“目前,冷库内温度在零下1摄氏度到3摄氏度之间,主要存储大白菜、萝卜、有机菜花等,储存量可达1万吨。”指着冷库内整齐堆放的蔬菜,泾阳县润兴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亚军介绍,由于存储能够有效保障蔬菜品质,很多客商都愿意将蔬菜存入冷库,以待合适的时机出售。
“从我们冷库出去的蔬菜畅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郭亚军说。
“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储存规模。”郭亚军说,存储有效延长了农产品的上市周期,避免了季节性生产导致的供应短缺。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露地蔬菜生产大幅减少,仅靠外调或少量反季节种植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此时,冷库存储蔬菜就成为市场供应的重要来源。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产品存储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制冷技术方面,传统的制冷技术逐渐被绿色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取代;在仓储管理方面,借助传感器技术,智慧仓库可以实现对库内环境参数实时监控、远程调控和数据分析预警;在运输方面,冷链物流技术为农产品冬季存储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了农产品品质的稳定。农产品冬季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构建稳定、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