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良种培育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2013年,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油菜中心”)迁建杨凌,为杨凌育种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从农科城到江淮两岸、从河西走廊到青海门源、从新疆伊犁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一粒粒油菜良种完成数次更新换代,在全国“开枝散叶”,为中国油菜种业振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育良种 深耕科研结硕果
20世纪80年代初,李殿荣成功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于大面积种植的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这让我国在油菜杂优利用方面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短短20年,“秦油2号”横跨黄淮和长江两大区域,播种面积达1.65亿亩,新增效益86亿多元。自此,李殿荣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黄淮两岸。而他,仍在科研的道路上,一如既往,向着“有油吃”“吃好油”的目标奋斗着。
新培育出的“秦优797”,是继“秦油2号”“秦优7号”之后,又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油菜新品种。其对保障群众“油瓶子”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以李殿荣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多年来将育种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放在发展前列,为国内外油菜科研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让“杂交油菜”成为陕西种业中最“陕”亮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中心还育成α-亚麻酸含量高达26.5%的油菜新种质和13.8%油菜新品种“秦杂油7号”、陕西省首个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秦优DK4”、“进园入县”2022年农业部主推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等一批高产高油优质、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进入种植生产的田间地头。
查看陕西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十年来的油菜育种答卷,一份份丰硕成果的背后,是一代代育种人的坚守与汗水。十年间,中心共育出油菜新品种29个,示范推广20多个,推广面积达35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5亿元,为“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了力量。
促合作 落地生金添动力
在第29届杨凌农高会上,陕西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出的“秦优39”油菜新品种无偿转让给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公司在紫阳县建立基地进行杂交制种、示范推广,为当地油菜产业提质增效做好技术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为推动特色油菜品种加速转化落地,中心探索出一条油菜全产业链发展道路,打通了育种到市场、田间到餐桌的环节,让科研与企业融合,实施订单农业育种,既帮助农户解决“卖粮难”的后顾之忧,又减少了粮油企业对“品质油源”的寻找成本。
同时,中心积极拓展科研合作交流,与国内科研单位、各高校联合,围绕油菜种业和油菜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共同促进国家油料产能提升,保障群众“油瓶子”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中心搭平台、建机制,多地展示新品种,多方组织观摩推介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转化企业已从本土企业发展到青海、甘肃、新疆、四川等省的油菜种业企业。目前,中心已成功转让油菜品种18个、小麦品种2个、大豆品种2个,形成了“育成一个、转化一个、走俏一个”成果转化格局。
近年来,陕西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与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繁、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为打造“中国芯”,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增添动力。
搭平台 育种技术迈新阶
科技自立自强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种源自主可控,让油瓶子多装优质油,建立了“5533”科研创新支撑体系平台,建成多个种质资源挖掘创制、新品种培育、繁育与栽培技术研发、油脂加工、检验检测平台或基地。
在育种技术研发方面,中心围绕分子设计育种、生物育种、基因编辑技术等研发熟化,实现种质资源创制和品种选育的工厂化、规模化,推进常规育种向智慧育种转变。
此外,借助杨凌秦创原农业板块,中心申请成立国家级“陕西油菜星创天地”。截至2022年7月,已入驻8家企业,业务范围涵盖生物技术、农业科技、检测服务、物业服务等领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科研不止、砥砺奋进。未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将继续围绕促进乡村振兴、种业创新、扩豆增油等战略部署,着力促进种质资源创新,筛选推出过硬的、重大的优良新品种,引领和带动我国旱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贡献杨凌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