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减贫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杨凌样板”

来源:杨凌农科传媒集团 作者:谷幸 仵佳伟 赵桃子 刘中权 鹿赛 发布时间:2023-06-02 14:54

孟夏时节,雨洒大地,润泽万物。世界的目光聚焦杨凌——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此举办。

作为论坛举办地,杨凌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杨凌农业科技声名远扬,吸引着国内外嘉宾的兴趣。

5月30日,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考察团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170余名中外嘉宾实地感受减贫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杨凌样板”。

“未来农场”新场景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拥有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实训基地于2019年农高会期间正式对外开放。

在这里,参观团了解园区数据的生成以及数字化指令输出的全过程。先进的DFT深液流栽培技术以及吊挂式无土栽培模式种植的番茄,让中外嘉宾对智慧农业频频点赞。

节水农业新贡献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考察团仔细聆听了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以及成就,对中国在旱区农业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称赞不已。

西农大萨能奶山羊标本,水果内部检测仪,智能灌溉水肥一体控制体系,苹果双臂采摘机器人,小麦、玉米、油菜等新品种,瑞阳、瑞雪等苹果品种......在展示台前,考察团一站式体验了杨凌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直观感受杨凌在旱作节水农业方面研发出的新成果,加深了地区间、国家间的友好交流。

“这苹果吃着真甜;这智能设备用着真方便;杨凌在旱作农业上的成果有很多......”在展示台前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不少外宾们直言赞叹这些新产品、新科技。

“在这里看到了不少技术类的设施设备,非常有意思。希望双方能够加强交流学习,将种植水果的技术、设施设备推广到塔吉克斯坦,提高我们种植水果的水平。”塔吉克斯坦“亚洲快讯”通讯社编辑总监纳季罗夫·巴赫马尼奥尔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的跨学科、跨学院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多学科共享的研究平台。近年来,研究院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合作,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成立了“旱区农业高效用水中美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水足迹研究联盟”、“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协作网”等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为支撑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及国际交流合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此次上合减贫会的一个参观点,我们这里主要展示了面向旱区的新品种、新设施、新装备以及动物医药方面的成果。希望通过上合减贫会,将我们的成果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上合组织国家,能够为他们的减贫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基地与合作办副主任刘典介绍。

美丽乡村新变化

走进杨凌五泉镇王上村,考察团跟随现场工作人员的解说,深入探访,感受千年古村的变化与发展。

在王上村村委会广场上的接待桌上,热情好客的王上村村民也为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准备的自家土地里生产的水果,鲜红的樱桃、碧玉色的小乳瓜、清甜的西瓜和羊角蜜……还有农科之城的特色茶饮、咖啡等,邀请参观团品鉴。

科威特《报章报》顾问欧勒延·哈姆扎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来访中国,在这里见到的一切的事物,体验的一些东西,对我而言,一切都是非常有吸引力并且新鲜的,这里人民也非常地友好,所以我也非常的高兴能够有机会来这参观。”

王上村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考察团的嘉宾还跟随现场讲解走进王上村的乡村振兴学堂、科举体验馆、精品民宿和农家小院等,了解王上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跨越式发展”。

建于60年代、为了保留乡愁、进行改造现用于村民进行文化活动的“红色楼房”,具有隋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将污水净化后用于观赏建造的蓄水池,风格多样的精品民宿,可以观影的共享烤吧……勾勒出王上村独有的隋文化乡村旅游图景,也让欧勒延·哈姆扎目不暇接。

在参观精品民宿和农家小院时,欧勒延·哈姆扎不禁感叹说:“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好,尤其是建筑非常有特色。回国之后,我也会告诉我的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来中国,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

近年来,在校企协同“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机制带动下,王上村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民宿餐饮、研学旅行、农科培训等新业态,每年仅接待研学旅行就达到3万余人次,接待培训10万余人次,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75元,是陕西省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样板。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志锋特意向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校企协同为王上村带来的发展,这也让他有所触动,“刚才听了介绍,觉得杨凌乡村建设非常有特点,包括旅游带动经济、农产品种植、民宿建设运营、土地流转模式等,都做得特别好,非常有效果。这些我想主要是得益于杨凌能扎根农业、围绕农业技术等方面,发挥校企联动作用,挖掘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才能获得这么好的效果,也希望西农大和杨凌能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