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杨凌专场上了解到,作为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凌示范区高度重视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坚持立足现代农业“国家队”定位,聚焦建设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全面推进平台建设加力提速,加快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做优做强平台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
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获批建设,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先正达种业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等加快推进。新增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46个,在农业领域获省科学技术奖55项、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二。王晓杰教授团队发现了全球首个小麦条锈病感病基因,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在田间试验中取得重要进展。
今年陕西省11个国审小麦新品种均出自杨凌,这些都是示范区以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动体现。
大力推进“三项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一方面,通过种子孵化项目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及团队的33个成果落地杨凌转化,累计招引科研人员、大学生等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团队1205家。建成中国农科院技术转移杨凌分中心,连年举办小麦、玉米、油菜新品种观摩会,每年发布农业科技成果及专利信息近2000项。2023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2020年的4倍。
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带动效能,辐射境外7个国家、全国23个省(区、市),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培训农民超过4.5万人次。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136%、140%,“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20年的4倍。围绕全省农业重点领域,建设种业、畜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6个产业创新中心,组建了由12名院士领衔、190名科研骨干为支撑的技术创新团队。
打造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已聚集135家种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0家生物医药企业。杨凌伟隆、荣华种业、杨凌良科成为全省仅有的三家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健全服务保障要素,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出台支持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32条政策,R&D经费投入强度2.57%,位居全省前列。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载体体系,新增省级以上孵化载体4家。搭建常态化路演平台,组建科技经纪人队伍188人。建立政银担风险补偿机制,通过“科创贷”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