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三项改革”激发活力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来源:杨凌农科传媒集团 作者:刘松焘 米蓓 仵佳伟 发布时间:2025-02-10 15:35

隆冬时节,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加代温室里暖意融融,中心新品种研发团队的科研人员正加班加点进行一个种质材料的转育不育系作业,因为含油量有望实现质的飞跃,十多个种业企业都在密切跟踪关注着这个高油种质的培育。

“目前通过检测,它的含油量已经达到了66%,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争取早日培育出高油的新品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博士黄淑华表示。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立足自身优势,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持续放大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效能,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位于杨凌示范区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多年来积极开展“三项改革”,通过平台建设、科企对接、精准研发,扎实开展育种科研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育成一批特异性油菜新品种。同时,他们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推行了“首次付费+逐年技术提成”方式,加速科技成果从“0”到“1”再到“N”的转化,形成“科研+转化+推广+孵化+共享+服务”六位一体新模式,结出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我们总共育成秦优1618、秦优797等高产高油新品种42个,成功转化34个,累计推广面积35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5亿元,形成了‘育成一个、转化一个,走俏一个’的成果转化新局面。”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董育红说。

“三项改革”的加速推进,让杨凌的科创生态更加优化,科创体系更加完善,科创效能更加凸显。

岁末年初,在杨凌工业园区的陕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王坤阳和同事正忙着进行β-胡萝卜素的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试验。

这个菌种是我们使用微生物计算方式,从几十万的酶库中筛选出了十几个生物活性较好的酶,转入高耐受性的微生物细胞中,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这项工作是在我们公司首席科学家孟永宏教授的带领下完成的。”陕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王坤阳表示。

孟永宏教授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教授,他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杨凌参股创办了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陕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依托杨凌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和“三项改革”的政策支撑,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完成了生物全合成天然香兰素、天然维生素E、DHA油、功能油脂微囊粉、植物甾醇及酯等一批专利成果的自主转化,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全球植物甾醇/酯主要供应商之一,多个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市场规模居行业首位,经济效益累计13亿元。

2024年,该公司销售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17%。产品70%以上出口欧美等国,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走出了一条科研、开发和市场三轮驱动,竞争优势突出的发展模式。

“海斯夫生物在杨凌示范区发展的十年,得益于杨凌示范区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近年来,在‘三项改革’和秦创原板块建设的加持下,我们瞄准了前沿的生物制造领域开展科研,政策的支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陕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鹏说。

结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建设和“三项改革”,2024年,杨凌示范区探索组建“企业+团队+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有组织地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大量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有力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转化效益成果丰硕,全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9家,成功举办“三项改革”项目路演活动22场次,线下推介项目166项,吸引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项,在科技创新方面,53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登记,1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顶级种用藏羊、世界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种质资源。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两会精神,积极建立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两张清单’,筛选可转化科技成果,使科技成果择优尽转。同时,通过建设一批通用性、行业性科技创新共性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开展技术成熟度评价、中试熟化和小批量生产,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作出更大贡献。”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军表示。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