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市县推荐、省级复审、专家评审、了解核查、公开公示等程序,共评选出49个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推介宣传。其中,杨凌示范区推荐的《校企协同“五联一抓”聚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获评人才振兴主题典型案例。
校企协同“五联一抓”聚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
2018年10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提出:到2025年,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杨凌示范区围绕这一目标,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发挥资源优势、多方协同发力,创造性地实施“科研联生产、专家联产业、企业联市场、部门联政策、党员联群众、书记抓典型”工作机制,为全区53个村落实1支由高校院系、驻区企业、政府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合包村工作队,以助推实施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促进产业振兴,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基层组织振兴为重点,打造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实现两链融合发展。科、政、企协同帮助各村谋发展、理思路、定任务、做项目,着力打造以农业科技现代化引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科研联生产解决技术难题
发挥杨凌科教优势,依托两所大学及驻区科研单位,组建8个特色现代农业专家服务团,深入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集成,以高校科研联村为纽带,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在黎陈村示范推广高产优质的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80余亩,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每亩增产10%左右,实现油菜品种的更新换代。高家村对原有撂荒的149亩土地进行整治盘活,在包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引入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农作物繁育试验示范基地,基地种植的马铃薯,亩均净收益达4000元以上,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试验示范。
专家联产业助推产业升级
包抓科研单位将包抓村作为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将最新科研成果在包抓村转化应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效。西农植保学院积极协调校内资深专家,为包抓村郭管村黑小麦产业开展全产业链的精准指导,从种植技术、精深加工、品牌包装、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给予帮扶,郭管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新集村葡萄产业在西农大葡萄酒学院专家教授的有力支持下,围绕葡萄产业做大做强目标,更新葡萄新品种、开展新品种育苗、策划推动葡萄蒸馏酒加工、示范推广葡萄林下套种魔芋生产模式,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帮助元树村筛选发展项目,积极协调本院蜜薯种植专家教授,示范种植蜜薯100亩,从土壤检测、品种选定、技术指导等方面为元树村提供产业指导,确保蜜薯品质和产量,预计亩产值达5000-6000元。
企业联市场提升产业效益
包联企业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优势,以多种方式与包抓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包抓村壮大产业规模,拓展市场空间。陕西汉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包抓的北杨村达成合作,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提供工作场地,解决村内群众就业近百人,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没有形成特色产业的田东村,杨陵区农投公司积极发挥国企担当,协调雨露节水公司为包抓村创新性地实施“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民营企业”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通过国企资金入股,村集体大棚、土地折股,民营企业技术和销售折股,帮田东村找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甜瓜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杨凌诚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市场发展和自身资源,通过70亩大田蔬菜种植项目,与夏家沟村联合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
部门联政策注入资源要素
包抓部门加强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研究,找准包抓村建设发展与相关政策之间的契合点,通过策划包装产业、基建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两级自然资源局积极帮助帅家村盘活利用土地资源,落实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用地,完善帅家村库房建设相关手续,建设库房3000平方米,已经对外出租,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近8万元。两级人社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为包抓村量身定做“五联一抓”扶持事项清单,包括孵化基地建设、葡萄新品种实验、申报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培育劳务品牌、建设高技能人才基地等14 项内容。其中新集村乡村振兴标准化创业孵化基地改造升级项目,落实补助资金100万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活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示范区农业局结合自身职能,争取省级资金41万元,积极协调西农大相关专家从品种选育、羊圈改造、养殖防疫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指导除张村、崔东沟村建立标准化萨能奶山羊养殖基地,使两个村集体经济逐渐走出“空壳化”困境。
党员联群众实现党建引领
包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所在村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结合区校一体农村产业人才振兴党建项目,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宣传党和国家“三农”政策,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牛永浩博士团队在新集村推广的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定向培养党员先进农户20户,建立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园500亩。崔家寨村与包抓单位组织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党建合作协议,从种子、土壤、施肥、种植、销售等方面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28户种植户每年增收7000余元,依托崔家果蔬品牌,村集体经济销售年收入增加4万余元。
书记抓典型打造标杆样板
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包抓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村,深入村组与党员群众一起谋项目、论发展,推动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田西村借助“花园乡村”建设的政策机遇,推进田家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建成“艺舍别院”“蔬菜大地景观”等网红打卡地,推进“农文旅”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激活乡村发展新业态。权家寨村、太子藏村、秦丰村三村抱团发展成立三鼎富农业公司,打造以金银花种植为中心,集研发、精加工、旅游、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企业,不但让村民享受到入股分红和务工挣工资的双重红利,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群众增收致富。
在“五联一抓”机制的支撑保障下,各村产业特色更加明晰、基层组织更加有为、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杨凌“趟”出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