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示范区质量强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强化质量基础工作,加强监管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示范区大质量工作格局,全区宏观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质量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年未发生较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质量安全状况总体稳中向好,质量宏观管理工作为促进示范区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经济发展状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示范区以“追赶超越”和“在更高层次上发挥杨凌示范区作用”为总要求,坚持现代农业示范、经济社会发展“两抓手”,着力稳增长、推改革、惠民生、促发展,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8.98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17.77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97亿元,同比增长24.1℅;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35510元和14959元,增长7.3℅和8.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776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31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66%。全年完成财政支出153296万元,比上年增长3.76℅,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和高点起步。
二、示范区质量状况
(一)产品质量基本状况。
1.制造业质量状况。质监部门通过国家联动抽检、省、市两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在工业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对13类96种产品124份样本实施监督抽查,抽检合格率为98.7%。
2.农产品质量状况。农业部门结合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安排,检测农产品260个批次(其中畜产品45个),监测合格率98%以上;开展农产品速测共计检测样品6000例,检测合格率99%以上。联合质监部门对区内18个批次的有机认证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抽查结果为合格率为100%。
3.食品药品质量状况。食药监部门共监督抽检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840批次,合格率为97.4%;完成食品快检21000多批次, 合格率97.8%;药品抽检150批次,合格率为98.7%;乡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药品快速检测203个批次,合格率100%。
(二)工程质量基本状况。住建部门共监督在建项目51个,建筑面积133万㎡;办理建设工程竣工备案登记126项,监督工程验槽52次、基础验收42次、主体验收38次、竣工验收27次,合格率为100%。办理建筑工程竣工备案登记117项,合格率为100%。全年共计核验市级文明工地6家,命名6家,占在建工程的46%。
(三)环境质量状况。经环保部门监测,全年好于二级以上天数为216天,其中优27天、良189天,轻度污染77天、中度污染38天、重度污染27天、严重污染8天。优良天数较去年减少46天,优良率为59.2%。全年启动大气污染应急响应4次,共23天。
(四)服务质量基本状况。本年度服务业质量主要选取旅游业和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全区共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亿元。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无立案旅游投诉案件。
2工商部门全年共受理消费投诉举报169件,其中省局分流119件,杨凌工商百事通12315受理37件,直接投诉13件。调解成功16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万余元。
3.质监部门“12365”投诉举报电话共接到投诉举报咨询25起,其中举报、咨询各1起,投诉23起,受理业务全部办结;电梯应急救援及投诉电话“96333”处置中心接各类电话164起,其中咨询建议84起,电梯困人63起,电梯故障17起。全年处置指挥工作零失误、零投诉、零事故。
三、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一)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夯实质量工作基础。
1. 实施质量强区战略,贯彻落实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示范区质推办制订并组织实施《杨凌示范区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2016)》等宏观质量发展的纲要性文件,推动质量品牌提升,壮大示范区质量品牌实力,提升区域品牌价值。
2.组织质量提升培训,提高企业质量意识。质监局联合经贸安监局等单位,以提升区内企业名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分别组织了“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等质量管理与品牌建设培训教育活动3场次,40余家企业的200余名质量和品牌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3. 全面开展质量品牌宣传教育。全年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中、省各级媒体发表质量与品牌建设相关新闻报道十余篇,网络媒体转载量超过32万次,“杨凌质量”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质量工作相关信息60余条,阅读量近10万。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月”等活动在区内媒体开设质量品牌相关专栏共9个,直接参与人数2000余人。
4.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组织区内17家单位开展了以“强化质量基础,唱响‘杨凌农科’品牌”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共计开展各类质量提升及质量宣传活动13场次,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
(二)推动名牌战略,树立区域品牌形象。
1.开展名牌产品培育,做强区域名牌支撑。质监局指导杨凌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农高会”等13家单位开展陕西省名牌产品和服务业名牌申报及复评工作。目前,全区共有陕西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1家,产品15个,科技服务业名牌1家。农业科技报社的科技服务业名牌入选实现了示范区服务业名牌零的突破,并开创了全省科技服务业名牌的先河。
2.创新品牌建设思路,完善区域品牌体系。结合示范区农业科技服务示范推广效应的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区域品牌价值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示范区管委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杨凌农科”区域品牌建设的意见》,完善了“杨凌农科”区域品牌构架体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杨凌农科”品牌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3.扎实做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国旱作农业高新技术知名品牌示范区”按计划实施。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引导示范区“六大中心”通过实施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质监局指导农业科技报社、杨凌农高会组委会开展用户满意度测评,进一步提高了示范区农业科技服务质量水平。
4.做好品牌价值评价,树立区域品牌形象。质监局、展览局代表示范区管委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杨凌农高会”品牌价值评价申请,配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展了申报陈述、现场核查及评价答疑等前期工作,为提升“杨凌农科”区域品牌效应打下坚实的品牌基础。
(三)质量技术基础稳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1.质量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示范区质推办各成员单位配合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组通过资料审查、实地核查、第三方社会满意度调查等程序,完成了2015-2016年度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并取得了B级的较好成绩。
2.计量技术能力有效发挥。2016年度全年检定强检计量器具7594台(件),其中衡器类286台件、压力表762块、加油机128把、燃气表6000块、出租车计价器200台、电子天平94台、血压计124台,均较上年有所增加。
3.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质监局全面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化管理改革,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全年已有37家、涵盖2318种产品的2015项标准在网上公开声明,企业标准公开声明数量较企业标准备案管理期间成倍增长。
4.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保持平稳。全年共完成了杨凌博力印务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食品相关产品的发(换)证工作,其中省级换发2家。
5.检测检验工作监管的效。全区目前共有取得食品、药品、建筑材料、机动车检测等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13家,持有证书15张。质监部门开展了资质认定获证检测检验机构专项监督检查4次,出动执法人员20余人次,检查辖区获证检测检验机构8家,均未发现检测检验机构违规行为。
6.认证机构工作开展平稳。辖区内2家认证机构共计开展涉农相关认证132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核发有机食品认证证书130张,其中示范区内5张。杨凌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核发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证书2张,均为区内企业。
7.严格证后监管,源头管控质量。依法对辖区16家获得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实施了证后日常监管,督促企业持续保持取证条件,进一步夯实产品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
8.企业积极参与相关认证。不完全统计,目前区内企业取得有机认证证书9张,自愿性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证书40张,环境管理体系6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8张,均较上年略有增加。区内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5家。持有涉及电线电缆、振动器、配电箱、木质隔热防火门等产品的“3C”认证证书30张,与上年持平。
(四)质量监管措施有效,成效明显。
1.特种设备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全区共有特种设备相关单位240余家,其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30余家、特种设备生产(设计、制造、安装)单位8家、特种设备检测机构2家。区内共有在用特种设备11166台(件),其中锅炉95台、压力容器1041台、气瓶(含车用气瓶)8260只、电梯1437台、起重机械214台、厂内机动车辆112台、大型游乐设施7台。
全年共出动特种设备执法人员290余人次,检查各类设备1492台,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 89份,立案查处法案件8起。全年共检验特种设备2047台(件),举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取证考试6次,参加考试693人次,取得相应证书629人次,合格率为90.8%。全年未发生一例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保持了示范区成立以来无一起特种设备事故的平稳态势。
2.环境质量监管措施有效。全年共拆除燃煤锅炉81台, 360余蒸吨;道路渣土整治共查扣违规渣土车330辆。对落实扬尘污染防治不力的21家施工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停止3家施工单位在杨凌招投标资格。在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作中共淘汰黄标车553辆,老旧机动车376辆,分别完成淘汰任务142%和188%。同时,针对省政府“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的相关要求,质监局对区内使用单位14个批次燃煤产品进行了产品监督抽查,抽查合格率为46.3%,监督抽查结果报送环保局进行了后处理。在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启动期间,各工作部门及时响应,落实强制性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
3.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先进。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问题导向,将飞行检查与日常监管紧密结合,对全区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覆盖专项监督检查;积极开展药品GMP跟踪检查工作,针对药品委托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安全隐患,创新监管方法,强化委托生产管理。
在食品安全方面,坚持责任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城市创建”通过验收。
4、服务业质量提升能力逐步加强。在旅游服务方面,旅游局定期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业法规培训等工作,实施中小酒店质量提升工程,确保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同时,还通过开展杨凌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举办杨凌首届美食文化艺术节、组织举办农高会定点接待单位服务技能大赛等方式提升示范区整体旅游服务质量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质量工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区内企业整体质量水平没有突破性发展,名牌产品的数量不多,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质量工作统计分析及考评覆盖面、质量文化建设和质量宣传工作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群众对质量工作社会满意度有待提高。
(二)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 目前区内无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服务能力与特种设备快速增长的客观需要不适应,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技术支撑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示范区及杨陵区两级农业部门监管、检测人员配备不足检测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检测、执法等专项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经费欠缺严重。
4.药品监管信息化程度不高,监管效能有待提升加强。
(三)小微企业质量诚信意识有待加强。
小微企业受到资金、条件等因素制约,企业质量投入明显不足,个别企业法人和管理者质量诚信意识淡薄,为“控制”生产成本,不惜擅自降低质量安全标准,采购低价劣质原材料、放松出厂检验关口、不合理地简化工艺程序,易导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四)运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效益能力不足。
经过调查,近半数企业认为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投入大、成本高,不如多跑市场产出效益明显。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先进质量工具应用方面存在不会用、不愿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得不到推广实施,质量管理水平难以提高,这些均成为制约小微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质量管理人才欠缺亟待解决。
从企业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区内企业发展受高素质人才欠缺影响较大。一是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上升和互联+对传统企业管理及生产方式的影响,区内企业对高素质、高技术管理及生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受总体生活条件及地域环境影响,区内招聘中高端管理人才难度较大。二是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备,政府组织各类公益培训经费不足,民营培训机构因生源匮乏,生存困难,多数不愿意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企业自主培训成本较高,难以长期坚持。
四、对策及建议
(一)全方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支持产业集聚、提升;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鼓励更多自主创新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品牌形象好的企业入驻示范区,提升示范区自身“造血”功能。
(二)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做好质量考核工作。
1、发挥政府在质量工作中的龙头作用,紧紧围绕示范区“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狠抓质量安全监管,强化质量第一理念,健全质量强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促进社会质量共治局面,形成以提升区域整体质量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为“四个杨凌”建设提供有力的质量基础保障。
2、继续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鼓励企业走以品牌促发展的道路,提升示范区整体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狠抓落实,着力强化质量监管的措施。
1.推进全区质量工作进一步发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五证合一”工作,对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的企业在商标、融资方面进行全力帮扶。
2. 坚持宽进严管的监管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质量监管体系,着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3.有效整合12315、12365、12331、96333等投诉受理服务平台,完善消费投诉维权体系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各职能部门的投诉受理工作效能,提升群众质量获得感。
(四)提供坚强的质量人力和智力支持。
1、提高各类人才入区待遇,创建拴心留人的创业环境。
2、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组织各类质量管理及生产技能提升培训。
3、相关部门争取经费,为企业开展各类公益性培训,提升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整体能力及职业技能水平。
(五)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依托上级质量监管信息平台,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逐步形成制度健全、信息资源共享、监管有力、惩戒有效的质量诚信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不断扩大社会信用体系应用范围,提高企业信用机制的约束能力,提升经营者守法诚信的自觉性。
2017年,恰逢示范区成立二十周年,又是杨凌自贸片区建设的开局之年,面对的重大机遇,示范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充分发挥质量与品牌提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竭力为示范区经济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