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五项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开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4月29日,杨凌示范区召开2020年工作会议,全面总结示范区2019年工作,对2020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为示范区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杨凌示范区2020年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示范区推进上合农业基地建设和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关键一年。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对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提出巨大考验。面对新挑战,示范区必须勇担使命,尽锐出战,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更大步伐。
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五项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深入实施打造示范区升级版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开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9.7%左右。
全面推进上合农业基地建设,探索合作模式、开展三年行动、加强援外培训,着力建设高水平上合农业基地,体现“杨凌担当”。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探索完善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模式,推动在杨凌建立上合农业合作发展定期会晤机制。争取成立国家层面基地建设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加快推进基地挂牌。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开展上合农业基地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农产品物流园;建成农业技术交流培训中心主体工程,启动建设农业技术交流服务云平台,实施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科技创新园项目,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实训园区10个;组建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上合组织国家农业高校、相关研究院所,成立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农业合作交流研究,形成“一基地多园区、一中心多平台、一院多所”的运行体系。
广泛开展交流活动
——加强援外培训工作,建设完善远程培训教育模式,高质量完成农业培训500人次。持续办好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精心策划举办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科技论坛等国际活动。推动设立上合组织农业产业基金,为涉农对外贸易、产能合作提供金融服务。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坚持“区校一体、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彰显“杨凌责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区校一体、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树立科研也是产业的思想,支持西农大“双一流”建设。推动创建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省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金刚石切割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科技研发高地。实施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全年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0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以上。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争取中国科学院、农科院在杨凌设立转移转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推动不少于10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强化科技示范推广
——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参与“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广联合体,加快建设延安飞地园区核心区。建立农业科技大数据平台,探索形成“互联网+”农业推广新模式,持续推进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在全国建成示范推广基地350个以上。发挥区内两所大学科教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全年培训4.5万人次。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提供乡村振兴的“杨凌样板”。
引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实施种业引领、产业提升示范、国际合作交流、农科成果孵化、经营方式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等工程,全力建设城南路智慧农业、产业路精品苗木等产业带,打造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样板。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孵化器,促进农业创新创业。探索数字土壤、数字植保等数字化农业发展路径,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注入数字力量。全年审定登记动植物新品种42个以上,推广新技术50项以上,果蔬绿色认证率达到80%以上。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不断深化“厕所革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持续巩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成果。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建成农村“三园”200座,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全省农业农村集成改革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使用权出租流转,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开展“一村一企、一镇一站、一行业一协会”试点,探索形成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经营的“杨凌模式”。
实现经济平稳运行,推动重点建设项目落地落实,确保招商实现新突破,优化工业存量扩大增量,促进消费持续增长,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杨凌动力”。
抓项目促投资
——全力以赴抓开工、抓进度、抓竣工,实施好197个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完成计划投资136.4亿元。重点推进绿地双创基地、公共卫生中心等十大新开工项目建设,统筹抓好综合物流园、西片区路网等续建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海斯夫产业园、富春物联供应链运营中心、智慧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全面提高项目策划水平,精心包装策划优质项目200个以上。
抓招商增后劲
——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实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围绕示范区八大产业及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链条招商,吸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围绕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招商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灵活招商,抢占新基建投资“风口”。
抓工业稳增长
——不断优化存量,深入实施“一企一策”,稳定现有重点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大力实施嘉禾药业植物提取物扩能、美畅金刚石线锯产能提升等十大技改项目。加快农产品加工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建设。持续扩大增量,着力推进步长制药、东科制药(新基地)等十大投产项目,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瞪羚企业10户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
抓消费调结构
——扎实推进传统商贸业提升改造,加快万达商业综合体建设,健全自贸片区、渭河湿地公园等区域商业功能,完善社区便民消费设施,全年社零消费增长12%。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年新增A级旅游景区3个,实施文旅融合项目3个以上。推进涉农电商集群发展,打造全国涉农电商产业示范基地。
抓改革优环境
——深入实施“3631”方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整治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健全政务服务评价制度。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创新建设杨凌自贸片区,传递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杨凌名片”。
大力发展“三个经济”
——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对外交通网络建设,实施G344杨凌过境段公路工程,加速杨凌与毗邻县区公共交通一体化进程。发展门户经济,加快推进陕西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冷链仓储基地、铁路货运口岸建设,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2.5亿元以上。发展流动经济,加快杨凌国际集装箱堆场及物流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高端农产品商贸物流集散地。发展展会产业,精心办好第27届杨凌农高会。
持续深化自贸片区建设
——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建设,争取设立杨凌肉类食品进境口岸。力争在农业领域和涉外投资贸易方面形成更多创新案例,争取提出更多涉农领域有关创新政策,促进外资外贸企业入区发展,全年引进企业20家以上,投资规模60亿元以上。
精心打造宜居杨凌,规划引领,强化基建,优化生活,打好城市建设发展的“杨凌根基”。
坚持规划超前引领
——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市政管网基础设施、综合交通布局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老城区、渭惠路等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修订自贸片区、工业园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切实抓好村庄规划编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空间规划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打通徐福巷、东湾路等6条断头路,建成自贸东路、滨河西路等市政道路。加快推进供气供热管网建设,新改建一批城市公共停车场。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和3个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推动水电路信全面升级,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打造宜居生活空间
——实施城市“补绿”工程,扩展群众绿色生活空间。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高水平打造一批城市景观小品。建成10个群众身边的休闲运动场所。深入推进智慧杨凌建设,加快5G通讯设施布设,深化“互联网+”应用服务,促进城市服务智能化。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打好三大攻坚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强化社会保障,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作出“杨凌贡献”。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坚决遏制债务增量,全力化解债务存量,不断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实现PM10、PM2.5、臭氧浓度“三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水环境质量“两提升”。开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动,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巩固脱贫成效;不断完善科技助力脱贫机制,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杨凌力量”。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持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积极引进国内高水平办学主体建校办学,启动建设杨凌高新四小、高新三幼,加快衡水中学和交大康桥小学建设,新增学位3000个以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断强化社会保障
——全面落实稳就业21条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和引进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城市小区“养老驿站”建设。全面落实低保优抚等政策,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施好惠民十件实事,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健全完善调解机制。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持续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纵深推进无黑无恶创建,深入开展行业乱象治理。健全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积极做好“食安城市”复审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持续抓好重点领域排查整治。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杨凌力量”。
——加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确保防控力量不减、机构不变、队伍不散,做好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守好“五扇门”,把牢“六道关”,织密防控网。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长效机制,抓重点,查弱项、补短板,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守护好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健康杨凌行动,持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政治上过得硬,行政上要依法,素质上需提升,作风上大转变,着力打造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杨凌铁军”。
坚持政治过硬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省委和示范区党工委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工作全过程。
强化依法行政
——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好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持续开展“政务公开+”活动,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心关切。
提升能力素质
——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提升政治本领;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实践锻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素质。
持续转变作风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肃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茬整治慵懒散慢虚等问题,教育引导干部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聚焦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用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
站在新起点,迈步新征程。2020年,杨凌示范区将不惧风雨,笃定前行、勇立潮头,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