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大禹”治水记

来源:杨凌电视台 作者:李培安 张妮 发布时间:2019-02-03 10:22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古希腊泰勒斯说。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凡是有水的地方,必有城市的兴起、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和崛起。

“水是生命之源。”

“渭河、漆水河、小韦河在杨凌万年流淌,孕育出灿烂的农耕文明。”

“历史发展到今天,水润杨凌、水韵杨凌已初显成效,成为示范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动实践。”

1月30日上午,在示范区2019年第三期新闻茶座上,“农城治水”成为媒体记者们热论的话题。‍

1.jpg

91.28分的背后

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8年7月20日,在水利部组织的技术评估会议上,杨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91.28分顺利通过技术评估。91.28,究竟是优?还是良?杨凌水务部门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会后,评审专家告诉他们,在当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一个地区如果在评估中能过90分,在全国就是高分!

农城治水,在如今水润、水美、水富的背后,每一位杨凌人曾经面对的却是水脏、水苦、水贫的现实。

“杨凌虽然在‘三河两渠’的环抱下,却是一个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年人均可用水量仅为216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0%。”

“2013年,曾闻名西北的杨凌水运中心因渭河水位下降,失去皮划艇等水上项目的训练功能。”

“由于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城市容水性差,汛期内涝严重,东西立交,来杨凌看海,一度成为雨季百姓打招呼时的戏言。”

“漆水河现在是三类水质,之前都是劣五类。”

“在没有引进石头河水之前,杨凌人吃得都是比较‘硬’的地下水,开水煮开后,水面常常漂浮着一层粉状白沫。”

杨凌示范区水务局局长王西宁面对记者如是说。

一件件水痛,成为杨凌百姓两三代人的心痛。‍

新时代,杨凌“大禹”们该咋治水?

提起治水,几乎所有中国人的脑子都会嗖的一下想到传说中的大禹。如果说,远古时代,大禹治水面对的只是洪水泛滥,任务只是疏堵结合平息水患,那么,今天,农城治水面对的则是截然相反,而且更为复杂的问题。

水资源污染如何修复?

水资源匮乏如何解决?

水资源分布不均,如何合理布局?

水资源浪费如何节约,并综合利用?

如何将水资源变成水景观、水文化,进而成为一笔丰厚的社会财富?

这一系列问题必然综合、交错在一起,成为杨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4年,杨凌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开启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杨凌实践。

无论是山川秀美,还是城市优美,关键在水。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是一项非同寻常、内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任务落实。

2015年3月13日,《杨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专家审查,《方案》结合实际提出了杨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布局,确定了“河渠整治全覆盖、供水安全有保障、高效节水可推广、农科文化显优势、管理创新再探索、城乡和谐更完美”的总体目标,并围绕目标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河渠整治、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七大实施内容,六项重点示范工程,让水在杨凌蓄起来、活起来、灵起来。‍

20万群众,不再喊渴!

《论语·乡党》记载了一个故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对人的关怀,最能体现民生的本质。

杨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不到一年,2015年3月21日,城区供水管网断点连通工程全部竣工,杨凌整个新老城区的百姓都喝上了期待已久的石头河水。随着每日5万吨清甜的石头河优质地表水进入杨凌,杨凌结束了生产生活依靠地下水为主的历史。优质水的供应,不仅向杨凌城区供水,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至试点期末,全区自来水到户26274户,自来水到户率近100%,实现了全区自来水供水全覆盖。至此,群众不再“喊渴”!‍

6.jpg

百里渭河,杨凌“醉美”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渭河是关中地区的母亲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过度取水加上沿岸城市无序排污,使得渭河水量减少、污染严重。虽然,工业不多,杨凌也难以幸免。

2016年9月,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189亿元,沿渭河两岸堤防向外侧扩展200至1500米,建设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渭河生态区。打造安澜生态新渭河,让绿水重新流淌,滋润群众生活,是建设美丽富饶新杨凌不可缺席的重要一环。“城水相依、人水和谐、水清景美”岂是一个仅仅躺在规划上的梦想?

渭河杨凌段综合整治,被称为杨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1号工程”,如今,这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7亿元,堤防工程共计12.88公里,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建成430亩湿地生态公园和5500亩景观水面,其中渭河1号气动盾形闸工程创造了国内同类型工程“三个之最”:“过流流量最大”“跨度最长”“形成水域面积最大”,极大提升了杨凌城市水生态环境,成为杨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7.jpg

2018年7月3日凌晨12点到7月4日下午4点,杨凌迎来入汛以来最大洪峰,洪峰过境时,流量达到1580m3/s,创近5年来历史新高。洪峰过境时,在2号橡皮坝形成壮观泄洪景象,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渭河湿地公园游览,在微雨中远眺万亩波澜和对岸巍峨的青山。

7月11日下午8点,渭河汛情再次升级,最高流量达到5000m³/s,杨凌立即启动渭河III级应急响应。“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大家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因为刚刚建成的1号大坝泄洪设计能力为3240m³/s,没想到硬是扛住了建国60年以来渭河最大的洪峰。”面对记者,杨凌示范区水务局局长王西宁在回忆起这一幕时,既激动又自豪地说。‍

9.jpg

“无边泥沙萧萧下,不尽渭河滚滚来”,在当天,一位曾亲眼目睹了当时泄洪盛况的网友在朋友圈中晒道:“在别的地方,洪水可能成灾,但在杨凌却成了风景。”

此外,漆水河、小韦河堤防工程也在建设中纷纷达到防洪标准,实现滨河道路与人行步道全线贯通,全面完成沿线荒坡、景观节点改造提升。高干渠、渭惠渠景观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同时,后稷湖、西农大小西湖等一批水系整治项目建成达效,亲水的杨凌越来越有韵味。

王西宁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在治理后的韦河沿线,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一批家庭农场入驻,游人、户外采风等络绎不绝,过去荒草滩般的沿渭河一带现在也不再寂寞,不少大企业因为青睐这里的风光和自贸区环境,去年释放出强烈的投资意向。绿地杨凌城际空间站就将斥资百亿在此打造一座极具现代生活美学价值的理想城市。”

水生态,盘活了水资源,激活了水经济。‍

10.jpg

杨凌之水,属第一!

在河渠建设基础上,杨凌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加强河渠管理保护工作。一条条河渠焕然一新,河流污染减少了,水质变好了,河渠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2019年2月1日,示范区召开2018年环境质量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2018年,渭河杨凌出境断面水质25项指标平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主要指标平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漆水河、小韦河水质类别都有所提升。

2018年示范区3个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标准,水环境质量改善排名位居全省第一!‍

11.jpg

(渭河水鸟图 摄影 刘波)

今年冬季,成群的野生水鸟首次成规模聚集在杨凌渭河湿地生态公园,其中,不乏罕见的珍稀鸟类。只要沿着河岸就能看到,成群的白鹭、赤麻鸭、黑鹳、绿头鸭在浅滩或水中自由地嬉戏觅食,就连罕见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琵鹭也从远处飞来在此越冬。水色天光、鸟水相亲的画面,吸引了游客和摄影家们兴趣,他们纷纷举起相机抓拍下一个个美丽的瞬间。

据了解,渭河杨凌段水面景观二期工程2017年建成后,使渭河杨凌段水面扩大至5500亩、景观带延伸至8公里,成为渭河段最大的人工蓄水面景观,吸引着成群的留鸟在岸边筑巢和越冬侯鸟从远方归来,在水域停留,到了春暖花开后,再向北继续迁徙。

杨陵区林业站工作人员张乐告诉记者,这一只只“点赞鸟”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杨凌水环境越来越好,城市生态也越来越好。

农水相依,城水循环,杨凌写出新篇

搜索百度,水生态文明定义如下: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阶段,这个阶段正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加大的时期,资源环境约束更加凸显,杨凌也不例外。

肩负着国家使命的杨凌示范区,为解决发展与环保,用水与节水的严重矛盾,首先把治污和节水放在了治水工程的最前端,致力打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杨凌样本”,让农业和工业水效全国领先。

杨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后,杨凌对现有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设施进行了完善,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以上。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一批小型污水处理站和生活垃圾收集站建成投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卫生改厕、社区绿化等工作统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效显著。‍

12.jpg

为节约农业用水,杨凌大力推广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精准扶贫示范园等一批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加大农业国际合作力度,建成中美内布拉斯加农业科技合作园、中以高效节水灌溉合作园,充分展示国外大田节水灌溉设备、农业机械等领域先进技术。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达到86.6%,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0提高到0.75以上,“智慧水务”等高效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逐渐推广,农业节水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同时,也汇聚了杨凌雨露、杨凌丰源、杨凌秦川等一批具有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的节水灌溉设备工程公司,其中,水肥一体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不断走出国门,让杨凌之水浇灌“一带一路”。

在工业节水上,在入区工业企业中大力推行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工程,重点督促生物医药、天然气、发电和材料加工等高耗水行业开展重复用水试点。至2017年,全区工业企业年节水112万立方米,4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用水量明显下降,降幅面达58.5%,全区工业企业用水结构和节水效率进一步提高。

杨凌对节水工作的重视覆盖了方方面面,就连城区供水管网得到了改造,城区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8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11.6%。

优化水资源配置也是杨凌城市节水的一个创举。示范区将治污与再生水利用相结合,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相促进,改变水生态底色,实现全域一体化园林化,一批中水回用设施投入使用,让市政绿化灌溉中水使用量逐年增大,试点期末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

从地上到地下,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河流,从街道到厨房,农城治水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河渠治理、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型社会建设等七项内容“一碗水端平”,统一到一个“盘子”,达到“水通、水动、水清、水安、水灵、水美”的水环境综合整治要求。‍

14.jpg

2018年12月5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与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拴虎就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举行座谈,共同研究推进杨凌水利发展。李婧表示,示范区将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定位,以水为重点,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在农村生态涝池、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节水产业,力争使杨凌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高水平推进渭河生态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水环境,让渭河成为群众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为杨凌增加水的色彩;通过加大水系联通工程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让农科城更多涌动水的灵气,真正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杨凌实践”服务于民生、服务于群众。

农城治水,从此又有了一个崭新的定位和目标。

“海绵”城市不“软”,期待着最“硬气”的答卷

“今后,杨凌示范区还将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努力,将23平方千米城区面积建设成为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70%的降水就地消纳和利用,切实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届时,每到汛期,群众就提心吊胆的立交桥积水,五胡路‘看海’等问题将彻底成为过去。”

新闻茶座最后,杨凌示范区水务局局长王西宁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