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农科城——陕西杨凌示范区贯彻国务院《批复》加快水利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刘艳芹  陈海涛  发布时间:2019-01-03 11:40

2018年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下发(以下简称《批复》)。早在1997年7月和2010年1月,国务院就分别下发了关于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其实施方案和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两个批复。

“在示范区步入第三个10年发展的新阶段,国务院再次下发《批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杨凌示范区的巨大关怀和殷切期望。”杨凌示范区专题学习研讨国务院《批复》精神会议上,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指出了国务院批复对杨凌的重要意义。“全区上下要倍加珍惜此次重大发展机遇,切实用好国务院《批复》带来的政策空间、机制体制以及创新保障,为示范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全力打造示范区升级版,为我国农业发展留下‘杨凌痕迹’,贡献‘杨凌力量’。”

国务院的批复像声声嘹亮的号角,鼓舞杨凌人沸腾的斗志和干劲,激发杨凌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催发杨凌人追赶超越、永不停歇的前进步伐。

从1997年7月29日成立到今天,21年来,中国首个农业高新区——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各共建部委的支持下,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柔性治水,以水兴城、以水靓城,让水在杨凌蓄起来、活起来、灵起来,积极实现水润杨凌、水美杨凌、水富杨凌。杨凌日益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农科新城”,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引擎”。

走进第三个10年发展的新时代,国务院的《批复》适时从国家层面对杨凌示范区今后发展作出了重大规划,围绕批复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杨凌示范区将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为载体,努力构筑与杨凌城市相适应的“城水相依、人水和谐、水清景美”的新景观格局,竭力为打造杨凌农科城升级版注入强劲水动力。

节水优先,均衡配置,夯实区域发展基础

杨凌,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87毫米,年水资源总量4375.25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16立方米,为陕西省人均的18%、全国人均的9.6%,处于国际公认的绝对缺水线人均500立方米以下。一组组真实的数据刻画出杨凌缺水少水的窘境。

节水,是面对现状最实际最有效的做法。

在水利部、陕西省水利厅的有力支持指导下,杨凌示范区先后制定出台了《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取用水及节水统计制度》《城市节约用水以奖代补办法》《市容园林绿化用水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确定了定额标准,切实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编制完成了《中水长期供求规划》,提出了示范区节水规划,明确了节水目标和保障措施,为推动示范区节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区,农业节水成为杨凌示范区的首要抓手。

“示范园的灌溉设施,节水,智能,高效。”来到杨凌示范区揉谷镇太子藏村的中国--以色列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园,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建章引领我们走进杨凌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以色列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边走边介绍。农家肥含盐量大,长期使用易导致植物根部腐烂,水肥一体化技术能降低含盐量,更好地满足植物的生产需求。而且这种灌溉技术很智能,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实行远程控制和监测。吉建章说,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就是水肥一体化,这套设备能有效节约用工成本,并且农作物至少增产70%以上。

多年来杨凌示范区持续大力推广微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应用。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8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773,全国遥遥领先。并将节水灌溉技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有力促进了全省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利用现有的农业科技资源,加大最新农业节水技术的研发,全区建成现代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精准扶贫示范园等一批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其中现代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建成智慧水务系统,结合“互联网+”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利用率达45%,提高土地利用率7%,提高劳动生产率85%,再发展可能就是“无人或者少人园区”。同时加大农业国际合作力度,建成中美内布拉斯加农业科技合作园、中以高效节水灌溉合作园,充分展示国内外大田节水灌溉设备、农业机械等领域先进技术。

推进高耗水企业节水工程。积极在入区工业企业中推行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工程,至2017年,全区工业企业年节水112万立方米。实施城镇生活节水工程,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一批节水校园和天元·棠樾湖居等一批节水型居民小区。加强地下水监测与保护,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严格审批地下水取水工程,关闭城区43眼自备井,实现了城区供水从地下水向地表水的全面转变。进一步加大中水使用力度,杨凌华电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的中水回用设施投入使用,2017年年底再生水利用量达355余万吨,市政绿化灌溉中水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大,再生水利用率达30%。

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定位,杨凌示范区进一步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力争到2025年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水是农业的命脉。国务院的《批复》,无疑把水利,把研发和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站在杨凌第三个10年发展起点,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拴虎强调:“要认真贯彻《批复》,突出节水优先,控制好地下水,为全国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子。”

李婧表示,杨凌示范区将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节水产业,力争使杨凌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民生为重,内外兼顾,拓展生态绿色发展内涵

解决城乡群众的饮水困难,历来是杨凌示范区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不断优化城市供水结构。通过石头河供水工程,切实加大地表水供水能力,地表水供水规模达每年1800万立方米。在此基础上,2017年又启动石头河水厂二期建设,2018年年底建成后城区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将进一步提高居民用水质量,同时建立以地下水水源为主的应急备用水源体系,不断优化城市供水水源结构,确保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杨凌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城乡一体、板块推进的原则,加快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建设,至2017年年底,全区自来水到户26274户,自来水到户率近100%,实现了全区自来水供水全覆盖。

与此同时,杨凌示范区还不断加大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杨凌第二污水处理厂及深度处理设施,水功能区水质稳定达标,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53%。

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一批小型污水处理站和生活垃圾收集站建成投用,实现垃圾中转集中处理,五泉斜上村、蒋周李中心社区、揉谷新集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成达效,卫生改厕、社区绿化等工作统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效显著。实施城市供水水源保护,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水源地全年8项必测指标和15项选测指标均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依托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行实施,先后组织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筑垃圾整治、卫生集中清理、重点涉水企业排污口巡查、河道执法等多次专项活动,以及河渠岸边绿化美化亮化,使各河渠沿线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河流污染减少,水质变好。渭河杨凌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

“我在这里8年,见证了这里的变化,以前一到夏天,河里的死猪、死鸡等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路过这里的时候臭气熏天,人都躲着走。现在我开车去地里就爱沿着河道走,路两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从这里经过心情都会变好。”杨凌示范区从内而外的巨大变化让城乡居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新要求。

努力构建水安全体系,让老百姓吃水安全、用水方便、见水自然。这是陕西省水利厅对杨凌示范区贯彻国务院《批复》的要求。

按照批复指示,杨凌示范区将在水利部、省水利厅的支持下,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定位,以水为重点,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在农村生态涝池、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循着批复的脉络,李婧勾画了一幅生态绿色发展、水美乡村的壮阔蓝图。

以水为魂,彰显特色,打造中华农耕文化亮丽名片

4000多年前,农耕始祖后稷在古称“有邰”的杨凌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我国农耕文明之先河,杨凌也成为“精耕细作,天人相参”传统农业的发祥地。

农耕文化,无疑是杨凌的鲜明特色,在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中,杨凌示范区把农耕文化潜移默化融入其中,处处彰显文化杨凌的魅力。

在杨凌,渭河依水带城,让生活在此的人们感受城市跳动脉搏的同时,也让整座城市的精气神得以充分体现。微雨中的杨凌渭河湿地生态公园,湖光山色,朦胧含蓄,别有一番魅力。眺望湖面,看水天一色,如一幅水墨丹青,湖边树叶,红黄绿相间,色彩斑斓,充满诗情画意。一川渭水不仅让农科城更美了,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为幸福快乐。特别是公园里设置的那些农耕文化小景,让来往人们不由思古想今,穿梭时空,感恩农耕始祖后稷,追溯农耕文明起点。

如果说山是城市的脊梁,那么河流就是城市的灵魂。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持续大力推进“三河两渠”综合整治,按照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目标,在加快渭河杨凌段水面景观工程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湋河、漆水河和渭惠渠、高干渠综合治理工程,初步形成“三河两渠”生态景观长廊,为杨凌城市增添了水的灵气灵动与生机活力。

以现有水系和渠道为基础,结合杨凌历史文化底蕴,开展了高干渠、渭惠渠水景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完成了省水上运动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等景观建设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结合农耕文化,杨凌示范区还在小湋河畔建成了30多个集种植养殖、产品加工、采摘体验、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庄集群;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唯一的以农业为主题的马拉松赛事,以杨凌会展中心广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渭河河堤路为重要节点,充分彰显“农科城”的区域特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按照国务院《批复》意见,杨凌示范区在打造中华农耕文化亮丽名片的同时,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我们要通过高水平推进渭河生态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水环境,让渭河成为群众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为杨凌增加水的色彩;通过加大水系连通工程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让农科城更多涌动水的灵气,真正让杨凌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于民生、服务于群众。”李婧说。

浩荡东风今又起,筑梦伟业正当时。步入第三个10年发展新阶段,在国务院《批复》引领下,作为国之骄子的杨凌示范区又迎来一个奋起直追、振翅腾飞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