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王国星 发布时间:2020-06-19 11:35

四大因素易致慢性病

6月11日早晨,西安市第九医院老年病科的黄馨谅医生正准备和同事换班,经过一整夜病房值守的她略显疲惫。病房中,杨阿姨的家属纷纷走过来,他们一边给黄馨谅道谢,一边咨询着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家住西延路小区的杨阿姨是一名脑梗死患者,近期她因为无法进食插上了胃管,住在西安市第九医院的病房里。杨阿姨的儿子告诉记者:“我妈妈的胃管本来不太好插,有时候要插好几次才能插好。黄医生一次就插好了。我妈妈患脑梗死已经7年多了,几乎相当于半个植物人,幸亏有医生的专业照顾,不然这种慢性病对我们全家人来说都是很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4种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八成以上,慢性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黄馨谅忧心忡忡地说,“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据了解,慢性病主要分为4个类型,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糖尿病。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

黄馨谅说:“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般是指那些并不具备构成传染条件,并且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需要明确的是,慢性病往往不是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原因比较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并且还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情的病因相对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人们所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慢性病如果防治不及时,往往会对人们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尤其是我国的传统饮食中,高盐、高脂问题依然突出,很多居民对此不以为然。黄馨谅补充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成年人经常锻炼率只有18.7%,社会转型期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心理等压力也对健康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专家表示,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慢性病防控的最佳手段。实践证明,约80%的心脏病、脑卒中和Ⅱ型糖尿病以及约40%的癌症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以预防,只要每个人积极参与和改变,就能真正做到远离慢性病,真正做到“我的健康我做主”。

慢性病患者在家就能与医生沟通

“如今,慢性病患者足不出户,在家就能完成自我监测,而且还有医生对患者病情在线进行解答……”6月12日,西安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西安市正在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平台创新构建慢性病社会化防控体系,探索慢性病健康促进与管理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基层慢性病防控体系暴露出服务质量不高、覆盖面窄、新科技管理手段欠缺、基础考核手段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慢性病逐年升高的服务需求。

不久前,西安预防医学会联合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一次慢性病健康促进与管理西安行科普活动。该活动组织了慢性病领域临床专家、慢性病管理专家以巡讲的形式,针对不同的专题,对西安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就慢性病健康教育、慢性病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健康”内容进行培训,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治技能和管理水平。

我省以糖尿病等慢性病、常见病为突破口,开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二级以上医院的医疗服务,形成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一体化的服务模式。目前已取得了较好成效。

今年7岁的童童(化名)被诊断出糖尿病,童童妈妈每周都要带着孩子赶到位于北大街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复查和取药。

“以前去医院,从挂号、就诊到取药,没有4个小时完不了。”童童妈妈告诉记者,我省实施分级诊疗后,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在西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让童童一家人感受到家门口看病的便捷。“不用再跑远路,家门口就能复查,看病不仅不用排队,还免了门诊挂号费、诊疗费和肌肉注射费,关键是药品和大医院零差价。遇到问题还可以随时电话沟通咨询,让孩子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童童妈妈感慨道。

西安市西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患者可以就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进行首诊分诊,必要时可转诊至上级医院。再加上互联网医疗的助力,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已经是非常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了。

绝不能轻视慢性病的危害

“必须看到,慢性病的危害性绝不亚于急性病。慢性病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有的长达10多年甚至几十年,防治不及时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轻则致残,重则危及生命。因此,慢性病绝不能以为不危及性命而被轻视。”黄馨谅说,希望大家能够转变对慢性病不科学的认知观念。

在很大程度上,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病”,与个人日常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过量饮酒、活动不足以及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都是健康的威胁因素。要遏制慢性病,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我们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

专家表示,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日常活动的减少是慢性病发生的首要因素。人们应当每周至少要锻炼3次,且平均每天半小时以上。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下午4—5时左右,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锻炼的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耐力型运动和器械、哑铃、拉力器等力量型的运动。耐力型和力量型运动要结合,即便是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也应该进行2—3次的力量型锻炼。

此外,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一些慢性病的元凶。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开始注重营养健康,年轻人不以为然。专家认为,营养健康必须要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加以重视。

黄馨谅说:“合理的膳食可以用‘十个网球’原则:每天食用的肉类不超过1个网球的大小、主食相当于2个网球的大小、水果要保证3个网球的大小、蔬菜不少于4个网球的大小。此外,每天还要加‘四个一’,即1个鸡蛋、1斤牛奶、1小把坚果及1块扑克牌大小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