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北京小规模聚集性疫情,让已经放松心情的人们再度焦虑。其实焦虑是很正常的现象,重点是我们要怎么对待焦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正确理解疫情引起的焦虑,并通过对焦虑的理解避免焦虑所带来的伤害。
低风险区民众不必焦虑
6月17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赵英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陕西处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区,对于此次疫情大家没必要焦虑。”
采访赵英仁其实不容易,虽然他在医院里,但查房、会诊、开会……忙得一塌糊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把原本有些冷门的感染科推到了风口浪尖,记者在该院感染性疾病科大楼的4层办公区足足等了他两个小时。
“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会诊完隔离病人后,赵英仁笑着说,“目前我们对发热病人是应收尽收,全力做好住院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赵英仁认为,应重点关注无症状感染者。大家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发现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其实,焦虑的情绪来源于人类居安思危的生存本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焦虑。升学、就业、婚姻……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会碰到焦虑的问题。焦虑无处不在,只是疫情放大了焦虑而已。大家不妨心情乐观一点,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和学习上,哪怕身居陋室,粗茶淡饭,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正确看待焦虑就行了
“2月19日之前,我们团队就意识到问题非常严重。面对一个新的病毒,我们保持镇静,没有慌乱。”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作为一名与传染病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医生,赵英仁具有相当的职业敏感性,“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是有效抵御病毒侵袭的关键!”赵英仁和同事承担起全院人员特别是应对疫情一线人员的培训任务。他们还走进演播厅、直播间,面向社会科普防护知识,介绍防控和救治经验。
赵英仁对第一例确诊患者印象深刻,那天他作为国家督导组成员正在外地出差。患者情况一报上来,科里马上启用隔离病房并予以对症治疗。“因为我们感染科反应迅速,对症治疗措施及时有效,这个患者没有发展成重症。”此后,随着确诊和留观病人越来越多,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都开始超负荷工作。赵英仁也全副武装深入隔离病区,“只有进去了,才能观察到细节,掌握第一手情况,治疗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采访中,赵英仁坦陈:“我最操心的是怎样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有一个感染的,整个团队就完了。我过去睡眠质量很好,但自从此次疫情发生,我就陷入严重的焦虑之中,每天晚上都要靠吃两片安眠药才能入睡。所以说遇到问题,人人都会发生焦虑的。重点是我们正确看待焦虑就行了。”
赵英仁的手机从来都不敢关机,把微信的重症患者救治群置顶,24小时在线应答。他告诉周围的人,晚上办公室不锁门,只要病人有情况,不用敲门直接进。
护士长杜粉静用三个字来形容科室主任赵英仁——稳、暖、拼。疫情发生后,从来没见过他慌乱和急躁;有医生护士出现感冒、腹泻等症状,他都是第一时间安排检查,让大家把心放下;工作中他又是拼命三郎,除了偶尔回家洗澡换衣服,其他时间全都在科里。
“疫情暴发后,他一直吃住在科里,我们在一个院子都没见过面,只能靠手机联系。”与赵英仁同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妻子肖菊香说。
赵英仁也会焦虑,但他不会让焦虑左右自己。你看,焦虑成为他将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的动力。
戴口罩、勤洗手、不食生
赵英仁认为,公众应警惕外来人员,特别是从高风险区来陕人员。日常生活中,简单说就是“戴口罩、勤洗手、不食生”。
首先要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其次,尽量不到空气不流通和人多集中地方去。必须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时请佩戴口罩。再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目前情况下不建议食用生冷食物,吃水果要洗干净,尽量削皮吃。
洗手人人每天都在进行,但正确的洗手方法并非人人皆知。洗手搓洗时间要在20秒以上,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医学专家将揉搓步骤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掌心对掌心,互相揉搓;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十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指尖在掌心揉搓;清洁手腕。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感染科医护人员做到了零感染。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