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护伞”。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通过疫苗的预防作用,切实保障接种疫苗的儿童身体健康,有效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现在家长都会积极带孩子打疫苗,预防接种意识比较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平安,也能让父母更加安心。”4月20日,在西安市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主任张南萍这样告诉记者。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能够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张南萍告诉记者,从表面上看,预防接种是对易感者接种疫苗,事实上,预防接种在提高个体免疫水平的同时,也会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形成群体免疫屏障。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即使有传染源侵入,由于大部分易感者接种了疫苗,得到了免疫保护,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概率大大减少。传播范围的受限,让传染病减少了扩散和蔓延的可能。
记者在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的“第一现场”注意到,孩子的父母正在根据医护工作者指导,完成孩子的预检、登记、接种、留观等。
这里张贴着西安市疾病防控中心为培训新手爸妈专门开展的线上课堂,扫码登记后便可以了解到儿童在预防接种时的注意事项,例如:如何处理疫苗的副作用,疫苗是否能延迟接种等。
目前儿童需要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负责人董娟告诉记者,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相对固定,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或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相对会更多,家长可根据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情况等进行选择。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儿童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有效保障了儿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张南萍提醒,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保护率并非是100%,由于受种者个体差异的原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相关医护人员还向记者展示了陕西省预防接种证。目前,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预防接种单位或出生医院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必备的证明,里面详细记录了其疫苗接种情况。”董娟说。
张南萍提醒,在儿童接种前,家长应如实提供孩子的健康状况,便于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儿童接种完疫苗,一定要留在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以防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儿童接种完疫苗后,也应该多喝水多休息,不吃辛辣刺激、容易过敏的食物,避免剧烈活动。如果局部皮肤发红、硬结、肿胀、疼痛,反应轻微则不需处理。如高烧不退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