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陕西科技担当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车喜韵 吕扬 张梅 发布时间:2020-03-04 10:45

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陕西迅速整合科技力量,快速响应,紧急部署,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彰显了战“疫”中的陕西科技担当。协同推进防控科研攻关,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陕西,在行动!

3月2日,陕西省细胞组织库21人份干细胞制品运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这是陕西九州干细胞产业园(以下简称九州集团)第三批干细胞制品驰援武汉了。截至目前,九州集团共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无偿提供干细胞制品40余人份,用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科研攻关和项目申报。”九州集团董事长聂苏秦说。

这是我省科技企业快速响应、紧急部署,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的一个缩影。

硬科技彰显威力

“面对新型病毒,人类开始往往是束手无策的,需要增强自身免疫力将其清除。”聂苏秦说,“我们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修复受损组织的属性,更具有独特的造血支持和免疫调节的功能。在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干细胞可以大显身手。在受损微环境下修复受损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同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减少炎症渗出,阻止肺纤维化的发生,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心功能异常等临床症状,间充质干细胞有望在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疫情的发展,九州集团早先的判断得以证实:干细胞在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显示出来了,已经有4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通过干细胞治疗痊愈出院。这使九州集团全体员工备感欣慰。九州集团旗下陕西省细胞组织库第一批10人份干细胞制品2月21日出库,经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绿色通道交给了施秉银院长团队,用于对重症病人的救治;2月27日出库10人份干细胞制品,3月2日出库21人份干细胞制品,目前共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驰援干细胞制品40余人份。

“只要患者需要,九州集团时刻准备着,后期将根据治疗方案随时再增援干细胞制品。”聂苏秦对制备干细胞制品充满信心。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设备和试剂是疫情发生时最急需的设备之一。“1月12日,拿到基因序列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研发工作。” 西安交大机械学院教授、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彭年才说。他带领团队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设备和试剂。天隆PANA9600S全自动核酸检测工作站,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直接适配天隆新冠病毒采样保存管,不用二次转移样本。在核酸提取结束后,自动构建PCR体系,不用手工操作,1个小时左右即可出具检测结果。

春节期间,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开启生产模式,开足马力保障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和供应,产品检测出多个省份的首例确诊病例,在抗击疫情中起到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西安交大其他科研团队也积极投入研发抗疫情产品的工作中。数学与统计学院医学人工智能团队在徐颂华教授的带领下,开发出在线健康咨询、问诊与新冠风险筛查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患者直连交大二附院相关科室资深医生,进行远程健康咨询、问诊与新冠肺炎风险筛查,于2月1日0时正式上线,为广大群众提供咨询、问诊及筛查服务。

为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暴露风险,并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回溯、数据分析等,西安交大机械学院梅雪松教授团队奋力攻关,开发出了体温筛查巡检机器人、无人消杀巡检机器人等系列产品。体温筛查巡检机器人搭配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通过先进的AI算法,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同时自动追踪抓取多个发热人员,环境适应性强、测量精度高,可实现7×24小时智能监测预警。

管理学院刘跃文副教授为云南省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预测模型与系统。2月3日,该系统正式上线应用到4000多个检查点,已经累计排查了数十万人次,识别出上百名高风险人员,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作出了贡献。

“该系统基于个人的旅行数据,自动分析其是否到过疫源地、是否与疫源地人员接触、是否与已感染病例接触等多项指标,计算其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指数,并预警高风险人员。”刘跃文介绍,系统通过扫描身份证、网页查询、批量计算等方式投入实战应用,查询一个人不到一秒钟,能快速锁定风险。

“用科研服务社会是我们一贯的坚持。面对疫情,用大数据开发预测模型和系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刘跃文说。

西安交大数学与统计学院马知恩教授在“非典”期间曾率领一批专家昼夜攻关,建立了“非典”流行趋势预测动力学模型和优化控制模型,并对“非典”未来的流行趋势进行了成功的分析预测。

面对新冠肺炎,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再次发挥学科优势,肖燕妮教授联合公共卫生学院张磊教授等国内外科研力量,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机理、密切跟踪隔离和“封城”等策略,建立了传播动力学模型,预测全国疫情流行趋势,发现了湖北省“封城”措施可以降低七成感染,进一步说明了湖北省“封城”的有效性。

目前,肖燕妮团队正在分析各省的疫情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中医药再显特色和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优势,依据疫情临床特点,基于中医温病学理论,结合陕西地域特点,组织专家研制出预防及治疗新冠肺炎的益肺解毒颗粒、清瘟护肺颗粒,并于2月13日首批获得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文。2月20日,我们就生产成品供应,助力全省抗疫。”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李玉明说。

益肺解毒颗粒是省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组长、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马战平主任医师及医疗处处长路波主任医师在传统名方“玉屏风散”与“银翘解毒散”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是我省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第二版)推荐方。

清瘟护肺颗粒是国家级名中医、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曹利平一级主任医师,由中医温病经典方剂“银翘散”“玄麦甘桔汤”和名方“四君子汤”加减而成,疏解风热,清肺止咳,固护脾胃,应对温病初起,针对新冠肺炎的轻症或疑似症以及冬春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等。

两个中药制剂充分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施治原则。

陕西省中医医院闻新丽团队结合临床实践,依据古方配制出由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等药组成的“中研避瘟中药香囊”。“香囊内中药浓郁香味的散发,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闻新丽说,“中药香囊对儿童同样适用。由于儿童鼻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较低,特别适合佩挂香囊。”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医护工作者潜心研究、临床探索,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取得了成效。学校成立了学术专家咨询委员会,首届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学文教授为名誉主任,并设立了50万元专项经费,围绕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证候辨识和演变规律、临床诊治特点和治法治则、现代中药制剂研发等关键科学问题,组织相关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工作。

他们采用临床一线人员为主要研究团队、后方团队提供技术支撑的模式,由学校国家(陕西)中医医疗队队员为主要参研人员,组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中医护理路径研究”项目团队。该项目获批陕西省科技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防治”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在江夏方舱医院,国家(陕西)中医医疗队队长、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雷根平带领团队,拟定了江夏方舱1号方、江夏方舱2号方、江夏方舱3号方、江夏方舱4号方作为病区协定方。

目前,陕西中医药大学在揭示新冠肺炎的发病原因、证候演变规律、病位病性特点等方面正在产生一批新成果,形成一个系统科学规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中医护理路径,并研发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防治新冠肺炎的技术和制剂。

大数据打造“火眼金睛”

如何快速识别潜在感染者?疫情将会如何发展?拐点何时出现?后期防疫工作怎么做?提前预判疫情发展趋势对于做好防疫安排部署十分重要。在此次抗击疫情中,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节假期的前一天,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单位西安九索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受西安市政府委托构建了全方位、全流程的疫情防御体系,通过“潜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识别模型”实现事前排查、事中管控、事后监测及监控分析的全流程疫情防御。据介绍,该系统每天从1200多万人中寻找疫情风险点,并向相关部门报告。“该系统仅在春节期间就核查了390多亿条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当日存量疫情人群、新增人群、预警输入性疫情风险、隔离人员动态等情况。这些数据的监测分析在西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及时复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2月9日,由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单位陕西云基华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云派返程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在榆林北高速路口投入试运行。仅运行20小时,该系统就统计了1322名返程人员、10名预警人员信息,追踪到3名体温异常人员信息。

疫情发生后,该公司紧急组建研发团队昼夜奋战,上线“云派返程疫情防控信息系统”与“云派城市疫情监测系统”,为战斗在一线的各市、县、乡镇疫情管理部门免费提供软件服务。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研发的系统实现了高速路,火车,国、省道,飞机多端口全面覆盖,并提供实时更新返程人员信息、预警人员信息实时追踪及整体情况分析等服务。“我们利用大数据从外来人员基本信息、预警人员城区分布、市区街道排查情况、市区疫情趋势图、确诊人员行程跟踪及关联人员图谱等多个维度,对相关疫情防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为各地疫情防控、精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企业负责人说。

在此次疫情中,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联盟作用,及时动员联盟成员参与到疫情防控中。疫情地图、疫情上报管理系统、物联管理平台、能源管理系统等多个大数据和云计算系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