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克服疫情影响 巩固脱贫成果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吴振磊 发布时间:2020-03-11 09:34

■ 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疫情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 陕西56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治理重点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防控疫情、防止返贫、夯实扶贫成果成为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我省近期29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陕西56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也意味着陕西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阶段,防控疫情、防止返贫、夯实扶贫成果成为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治理重点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疫情背景下,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脱贫成果巩固难度更大,剩余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弱,要科学分析研判,精准施策帮扶,坚决克服疫情对我省的影响,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新冠肺炎疫情对陕西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我省疫情主要来源于输入性传染,多发于人口集聚度较高的城市区域西安,以及湖北返乡人员较多的陕南地区。因此对贫困户健康安全的直接冲击较小,更多的是由于疫情带来的对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区域协同帮扶等方面的影响。

对就业扶贫的冲击,使一些贫困人口面临收入损失风险。疫情背景下,与贫困户就业联系最紧密的中小企业受各种因素影响复工复产还在加紧推进中,依靠务工收入的很多贫困家庭面临短期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工作岗位的风险,加剧了其贫困脆弱性和返贫风险。尤其是我省推广实施的“社区工厂”等模式,大多为代工企业,面临上游企业复工延迟和需求端萎缩的双重冲击,企业生产经营遭遇较大压力,将对用工需求造成负面影响。

对教育扶贫的冲击,使得部分贫困户面临子女教育和技能培训难以接续的风险。受疫情影响,中小学实行“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但这对网络设施、电子设备、家长时间与素质均有一定要求,许多贫困户特别是低保户、特困户难以具备以上条件,其子女这一时期的学业质量保障面临困难。从网课开始上,已经有家长表示担忧。此外,有的技能、技术培训受到影响,这使得一些贫困户短期内难以接受培训,客观上影响其进入市场谋生的进度。

对供需和物流的冲击,使得部分扶贫产业面临较大市场风险。受疫情影响,各地生产和消费均遭受负面冲击,交通运输和物流效率的降低更加剧了这一负面影响,这使得本就比较脆弱的扶贫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风险。扶贫产业大都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相关,以陕南为例,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玩具制造业、特色旅游业等均受到较大影响。当前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受预期影响,一些企业存在“宁可不生产,也不能生产出来变库存”等认识,这使得市场有可能面临新的波动;加之受国际市场对中国疫情的不良预期,以出口为主的毛绒玩具等产业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这都对短期扶贫产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对帮扶方式冲击,使得部分帮扶力量的作用发挥面临分散风险。受疫情影响,有些扶贫人员去做防疫工作了,这难免分散工作力量,影响原有扶贫工作。同时,长期以来面对面深入贫困户和现场办公的工作方式不得不进行转变。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防止感染,主要依赖信息化手段,动态跟踪、调度、核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情况。这对本身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户和返贫风险较高的人群而言都有一定影响,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疫情背景下巩固陕西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我们要实施精准帮扶,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要科学研判贫困地区疫情,因地制宜,将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相结合。当前我省疫情防控重点人群已经较为清晰,对很多远离城市中心和县城的地区而言,重点在防控输入。在做好严防输入的同时,抓好生产恢复工作和农闲培训工作,最大化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防范过度化防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目前看,伴随着全省加快复工复产步伐,重心应该放在抓好农业春耕和着力解决扶贫企业发展困难上来,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要统筹协调贫困地区基层力量,凸显效率,将短期防控与长效机制构建相结合。县区基层力量兼顾疫情防控与巩固脱贫攻坚双重任务,应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最大化整合资源,减轻基层负担,确保短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本次疫情也为建立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应急长效机制提出新要求,要借此机会规划建立各层级一体化应急机制。对我省公共卫生环境,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农村公共卫生短板;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为贫困地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要多维度完善扶贫产业市场化机制,激发活力,将政府帮扶与内生动力提升相结合。针对扶贫产业受到冲击,一是要发挥政府支持作用,通过税费减免、政策补贴等多种途径帮助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用人稳岗、渡过难关;二是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引入农业保险机制、扩展市场渠道、延长产业链等方式,减少市场波动的影响;三是要以本次疫情为磨炼,促进产业内生动力和风险应对能力提升,真正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四是推进各主体协同发力,将帮扶重点转移到“造血”能力上来,推进贫困户和扶贫产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要多层次健全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将弥补短板和注重长远相结合。以疫情应对中反映出来的服务体系漏洞和不足为契机,创新工作方式,有规划的健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体系。一是通过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创新补农村医疗服务短板,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短缺和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通过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贫困户使用互联网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将网络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探索引入竞争性的市场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供给,在权责明确的条件下,部分服务按市场原则外包给市场主体与非政府部门提供,以提高供给效率、扩大供给规模,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持续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更大决心、更扎实作风,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