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疫生动“教材”立德铸魂育人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刘光林 巩建朝 发布时间:2020-04-08 10:2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英勇奋战,攻坚克难,取得了抗击疫情的积极成效。

抗疫演绎了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民族特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了爱国、奉献、忠诚、担当、团结、互助的“抗疫精神”,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生动“教材”。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讲述好抗疫感人故事,弘扬好“抗疫精神”,传递好抗疫正能量,把抗疫生动“教材”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要求,是高校践行“四个服务”的责任担当。

用抗疫生动“教材”坚定“四个意识”。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构建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硬核”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充分运用好抗疫生动“教材”,向师生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讲清楚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抗疫的主体力量;讲清楚为什么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把党的声音在高校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增强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内化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汇聚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用抗疫生动“教材”强化“四个服务”。在这场疫情防控战斗中,全国各地高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派出医务人员到湖北一线抗疫,开展抗疫科研攻关,参与疫情防控社会服务,广泛宣传健康卫生知识,积极提供专业心理疏导服务,在抗击疫情中书写教育担当。高校要坚持高等教育“四个服务”方向,注重科教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坚守科研初心,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围绕防疫抗疫之下的科研重点和问题难点,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和资源,开展抗疫药物设计与筛选的科研攻关,开发防控一线急需设备及系统,把科研写在抗疫一线。要充分发挥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高端智库、项目团队等作用,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关注抗疫一线、关注抗疫进展、关注社会进步、关注人民关切,围绕防疫抗疫之下的舆论热点和理论重点,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科学阐释,提出前瞻性、针对性的防疫抗疫政策措施,为提高党和国家科学抗疫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用抗疫生动“教材”践行“立德树人”。抗击疫情中的感人事迹、伟大精神,是激励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更是高校立德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高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传统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相结合,把抗击疫情斗争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将“抗疫故事”转化为“思政课程”的内容,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注重回应社会关切,不回避矛盾,讲好爱国与奉献、生命和自然、自由与法治、感恩与回报的关系,在“接地气”“冒热气”的话语方式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之中,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高校有责任、有能力参与到疫情防控战斗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地、高高地举起,用课堂为战“疫”持续注入精神力量,用科研为战“疫”持续注入科技力量,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