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战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王建康 发布时间:2020-04-20 09:33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上下联动、系统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省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229.88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18.3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02%降至0.75%,56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我们还应清醒看到,剩余贫困人口基本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难度大,巩固脱贫成果、形成长效机制、防止返贫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必须坚持目标导向,狠抓突出问题,落实脱贫攻坚“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的要求,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

总体来看,疫情对贫困群众增收及扶贫脱贫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是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影响较大。务工收入是大多数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正常情况下,农村务工群体在春节过后就已复工,但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及餐饮、酒店、家政等服务业开工晚,使其外出务工时间推迟。部分贫困户在一季度甚至更长时间无法外出务工,缺少经济来源,很可能影响全年收入。

二是产业扶贫工作进展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尽管农业生产总体上正在按照正常节奏进行,但新冠肺炎对部分农业特色产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如草莓等鲜食水果种植户因疫情影响导致产品阶段性销售困难,形成了疫情的次生灾害。另外,疫情造成部分扶贫项目停工,对项目进度和脱贫进程有一定影响。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春季草木泛绿、百花盛开,本应火热的农村旅游市场、农家乐消费等乡村旅游产业受疫情影响接近停顿,近期才逐渐恢复。

三是贫困户的民生问题亟待关注。我省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的比例偏高,自身“造血”功能不强,脱贫能力较弱。疫情对这部分贫困群众的子女在线教育及医疗卫生等方面有所影响。

四是脱贫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确保和巩固已脱贫的群众稳定增收不返贫,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有的贫困地区就业不稳定,政策性收入占比偏高。部分扶贫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旦脱离帮扶或帮扶力度减弱,产业发展停滞、群众返贫的风险较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有效化解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冲击,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坚决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是进一步坚定打赢疫情影响下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有信心才会有力量。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总体上看,疫情对脱贫攻坚的负面影响具有暂时性、局部性、可控性,脱贫攻坚的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相对充足。要进一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思路、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结合疫情防控梳理完善台账,不折不扣抓整改,将受疫情影响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努力化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加快构建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十四五”是检验“脱真贫、真脱贫”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保证已脱贫人口不返贫,已摘帽贫困县不反复。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必须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和动态识别,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将符合低保认定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深化“一县一业”,做大做优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产业和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富硒农产品等区域特色产业,强化仓储、加工、冷链运输等现代化设施建设和科技服务,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扶贫产业园。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增收能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尽快复工复产,强化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和稳定增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加快完善水、电、路、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教育、医疗、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做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抓好就业帮扶,确保稳得住、有就业、能增收。

三是积极协调和解决产业扶贫中的实际困难。做好农资供应,深入了解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情况,帮助贫困户联系代购种苗、种畜禽、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推进线上线下一体销售,积极联系线下销售,通过淘宝、微店及本地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滞销的农产品。在扶贫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及企业需求,加以协调解决。认真落实带贫减贫机制,严格兑现投资项目收益分配条款。

四是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和劳务、用工需求的信息发布,向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推送岗位信息,摸排登记务工人员外出需求,符合返岗复工“点对点”专门运输服务保障的,优先集中运送到岗。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对新招和转岗的务工贫困人口及时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当地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社区工厂带动村内劳动力的务工收入。增设公益就业岗位,优化管理方式,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积极发展劳务中介,大力拓展劳务市场,引导外出务工贫困群众调整就业地缘结构,优先到复工复产早的地区就业,或在周边地区开发过渡时期的替代性就业岗位。

五是强化贫困群众的基本民生保障。对因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户按“急难型”予以临时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加强医疗保障,加强乡村卫生院药品供应保障,引导开展合理有序就医。充分发挥家庭签约医生的作用,以贫困户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开展上门服务,防止因病返贫。疫情防控期间,对一次性定额医疗救助和重特大医疗救助,做到随时受理、及时办理。落细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措施,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居家学习跟踪指导,采取赠送学习移动终端、保障网络畅通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学生创造线上学习条件。对暂时缺乏线上学习条件的,通过电话交流、信函传递等方式,落实居家学习指导,确保“一个学生都不能掉队”。

六是完善和落实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机制。及时完善挂钩帮扶工作方案,进一步配强挂钩力量,倾斜安排相关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干部挂钩帮扶责任,了解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生产物资代购、农业社会化服务、防护用品等实际困难。对因疫情等因素影响,可能返贫或出现返贫的,及时按程序报告,实行单列管理,纳入重点帮扶。强化督查激励,抓好脱贫攻坚各类问题整改,压实各级工作责任,加大对扶贫干部的奖励激励和关心关爱,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七是把疫情防控与推动脱贫增收结合起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因为疫情防控,原本外出务工的人员在乡村滞留时间较长,一些在大城市务工的年轻人见识广、思路宽,有一定技术和市场拓展能力。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加强与他们沟通和宣传扶贫政策,了解他们外出务工情况、回乡创业的想法、未来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释疑解惑、了解当地现状、坚定发展信心,共同克服疫情影响,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