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日,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刘东立展示他刚刚获得的高级职称证书。
一声令下,不计报酬,打起背包就出发;无论生死,争分夺秒,以生命护佑生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把人生价值体现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你们在前方抗击疫情,我们在后方筑牢保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始终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我省组建了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保障工作专班,全力做好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坚强后盾。省人社厅及时出台职称评审倾斜政策,把抗疫期间的业绩和表现作为重要指标,开辟绿色通道,优化评审程序,把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关爱和激励落到实处。
“我没想到自己的高级职称,会通过这样一种既特殊又有纪念意义的方式取得。这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证书。”4月23日下午,接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证书,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刘东立颇为激动。
1月30日,刘东立率领陕西疾控援鄂检测队第一时间驰援湖北省潜江市,在那里奋战了50个日日夜夜。
4月9日,我省首批5名援鄂医务人员通过绿色通道分别晋升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除刘东立外,还有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京涛、陕西省人民医院张怡晋升主任医师,陕西省人民医院胡蕤、曹钏宏晋升副主任护师。
在抗疫一线,他们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书写了最精彩的“学术论文”。
来自家乡的关爱
让前方“战士”备受鼓舞
2月16日,武汉,雪过天晴。
中午,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护理组组长曹钏宏从方舱医院返回驻地。途中,手机微信群里的一条消息吸引了她的目光。
当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从9个方面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支援武汉10多天了,来自家乡的关心关爱让曹钏宏心里涌上一股暖流,更让她惊喜的是,其中一条是“实行职称倾斜”。她停下来,坐在马路牙子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
“参加支援湖北和在省内收治确诊患者定点医院从事新冠肺炎治疗的一线医护人员,可提前一年申报高级职称,免除基层服务经历、科研论文、继续教育要求,评聘不受岗位职数限制。”不足百字的内容,让曹钏宏久久不能平静。
“几年前我就开始申请副高级职称了,虽然达到了各项硬性指标,但是因为人才太多,每次都是一步之遥未通过。”曹钏宏说。
之后的几天里,曹钏宏所在的微信工作群里,许多医生护士都说“这个政策太好了”“鼓舞人心”。
“奔赴武汉的时候,没有人想过什么福利、待遇,都是一声令下就出发。但不可否认,职称晋升代表着对我们专业能力的认可,大家都一直在为此努力。”曹钏宏说。
担任陕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副组长的张怡得知这个消息,则是政策出台10多天之后了。
“那天凌晨,我们进重症病区前,队长易智特地和大家说了这个消息,大家都感到振奋。”张怡说。
1月26日驰援武汉,1月30日全面接管武汉市第九医院危重症病区和重症病区,陕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此时已在武汉奋战了一个月。“所有队员都承受着非常大的身体和精神压力。来自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爱和激励举措让我们非常感动。”陕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陕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易智说。
从事医务工作多年,易智深知职称在大家心目中的分量。他说:“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职称是政府层面对大家一生所从事事业从各个方面的肯定,包括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医德医风等。在武汉一线,包括职称评定等体现对医务人员关心关爱的优惠政策,给了大家巨大的精神力量。”
享受绿色通道
评审流程不过10天
3月31日,接到医院人事处的电话时,胡蕤正跟随陕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在临潼集中隔离休养。
“医院人事处告诉我,这次申报职称我个人提交的资料要着重说明自己在抗疫期间的表现和业绩。”胡蕤说。
省人社厅启动对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后,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刘东立、李京涛、胡蕤、曹钏宏,以及被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张怡,成为首批享受职称倾斜政策的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根据相关政策,我省获得省部级以上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奖励的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攻关人员可享受职称评定绿色通道,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定或考试,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本来我要到今年年底才能申请正高级职称,这次能够走绿色通道提前申报,确实很惊喜。”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生李京涛告诉记者。
不仅是硬性指标放宽。易智提到,就省人民医院而言,每年都有逾百人申请晋升职称,但只有几十人能够从医院内部评审中脱颖而出,而这些人还要和省内其他医院的同行竞争有限的名额。绿色通道无疑拓宽了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之路。
除了条件放宽,还有流程简化。
“既要严肃考评,又要优化程序。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最简、最优。变线下申报为线上申报,专业技术人员不跑路;简化资料填写,突出抗疫表现和抗疫业绩;变现场答辩为专家函评,让同行专家最有发言权。”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吉延石说。
据了解,从个人申报,到单位公示,再到同行专家网上评审,5名援鄂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审流程不过10天时间。“在以往,职称评审一般都需要几个月时间。”刘东立回忆。
把“论文”写在一线
把研究成果用到一线
“对5名援鄂医疗队队员考核评定高级职称,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抗疫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关心关爱,也是省人社厅深化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把论文写在临床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具体实践。”省人社厅副厅长刘会民说。
把抗疫期间的业绩和表现作为重要指标,放宽评审条件,更加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这是我省对于人才评价标准的一次探索。吉延石表示,“人才评价应该遵循怎样的标准,确保评得准、评得好,这是个难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希望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助力提高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记者了解到,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攻关人员职称评审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援鄂医疗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省内定点医院隔离区从事新冠肺炎接诊、筛查等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成果在疫情防控中被实际应用的科研攻关人员等5类人群均可享受相应职称评审倾斜政策。省人社厅将充分发挥职称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政策暖心,还要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真正享受到。我们将以细之又细的举措把政策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中,落实在每一个人身上。”吉延石说。
“面对荣誉,面对职称证书,我非常激动、感动,也有一份压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服务患者,守护健康。”张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