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杨凌农业云展馆中的大数据工作流程
8月29日 “旱区主流媒体杨凌行”采访活动8月28日和29日在杨凌示范区进行,关于杨凌科技农业的发展引媒体持续关注。其中参加此次采访活动的多家媒体多次提及了关于杨凌示范区承担的重大使命问题。
记者了解到,2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赋予其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20年来,杨凌为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成果直送田间地头,有效解决农业增效慢、农民增收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形成了大学、产业链、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展会等“六种模式”。通过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使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
媒体行的记者体验中国杨凌农业云展馆中的智慧平台
截止目前,已经在全国18个省(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01个,年均推广效益160亿元以上、推广面积超过6000万亩,数以亿计的农民朋友享受到了杨凌农业科技带来的实惠。其中,世界上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等重大成果均出自杨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六次更新换代中,有四次是杨凌培育的品种。
媒体记者在杨凌现在农业创新园采访
杨凌,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据《史记·周本记》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20年来,杨凌示范区不忘初心,持续前行,创造了一个个喜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