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立前数十家企业、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的偏僻小镇,到现在4500家企业、30平方公里城区的农科新城,杨凌示范区坚持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一步步成为聚集产业的高地、吸引人才的硅谷。
正在与杨凌示范区签约的、杨凌吉泰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亦群告诉记者,她们的研发机构在西安高新区,公司研发出新产品后,曾到其它地市跑了两年时间,想注册一家新的生产企业,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谈妥,而最后选择落户杨凌,几乎是瞬间敲定的事。
杨凌吉泰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亦群:“其它都不用考虑,我们只需要把我们的技术拿来,把我们设备带过来,我们就能够生产,确确实实是保姆式的服务。”
正是凭着这种让企业拎包入住的“保姆式服务”,工业园区去年引进的美畅新材料公司,投产当年就给杨凌贡献了2600万元的税收,预计今年纳税额不少于1.8亿元。
杨凌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海波:“从投产到今天为止,我们一共才一年零八个月,一年八个月是什么一个情况呢,美畅现在生产的产品占到全球50%这样一个(市场)份额。
和吉泰、美畅一样,杨凌年内就新增10家规模以上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落户杨凌,与这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产业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不无关系。今年以来,杨凌大道、城区集中供热、新桥路渭河大桥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杨扶眉公路、杨凌大剧院、高端社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六横五纵的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三条生态水景观长廊横贯东西,人均绿地面积达14.7平米。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看来,今天的杨凌和20年前不能同日而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当时的杨凌的研究条件还不太完善,所以我1997年的时候再次出国。当时的康振生已经是小麦病虫害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许多人都认为他会选择留在国外。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毅然选择回到了杨凌。
现在的杨凌不仅滋生着创造的活力,还散发着聚集人气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但吸引了1000多名“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也让在油菜育种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整体搬迁到杨凌。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李殿荣:“杨凌的科技氛围比较好,可以加强学术交流,有什么事情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研究、互相切磋,这样提高科研水平。”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建成区从4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特别是自贸区杨凌片区的设立,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环境,近5年来,围绕打造涉农工业战略高地,形成了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农业生产资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区内注册企业总数达到4500家,“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4%,人均GDP达到58278元,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