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管理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边卫军 发布时间:2019-09-11 08:43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从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再到在北京考察时鼓励老街坊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了解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并对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一以贯之的关注和重视深刻表明,我们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落在细处,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动员全社会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安排,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客观地说,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要倡导人人动手、协力推进,以科学管理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将一件一件垃圾分类的事情办实做好。

以创新思维开展知识培训,让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了使人们更好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可以在社区、单位等开展有关垃圾分类的游戏活动,如知识竞赛、“寻宝”比赛等。运用多种活泼、有趣的方式,让人们在快乐中学习和积累垃圾分类知识,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让每个人知晓并参与进来。以此促进广大居民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倡导“小手拉大手”,培养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培养习惯的最好时机,往往是在幼年时期。可以组织编写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读本,抓好学校对垃圾分类知识和习惯的教育培养工作。同时,积极倡导“小手拉大手”,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当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监督员”,形成每个家庭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鼓励评选“垃圾分类能手”“美丽示范家庭”等,引导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共同努力,为促进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垃圾分类的“绿色账户”。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垃圾分类的“绿色账户”。例如,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可在社区通过扫描二维码等获得“绿色账户”积分;做到正确分类投放垃圾,也可获得相应的“绿色账户”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一些市场上买不到的创意产品,以此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应鼓励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回收平台”,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回收和处理。

垃圾分类不是易事。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更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要开展好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因地制宜、持续推进,让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的“举手之劳”,携起手来把垃圾分类的事情办实做好,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