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教授到国际主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汪红梅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人生第一次进入直播间当主播,面对的是来自19个国家的100多名学生。在杨凌融媒体中心演播室,一个小时的网络直播里,汪红梅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柬埔寨、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上合国家在内的19个国家的100多名学员开展国际远程培训。
三月底,杨凌上合办向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组织成员国通过中国驻外使馆发送了线上农业培训方案和需求调查表。在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回复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农业经济管理课程。
依托直播与线上会议软件,这场跨国“云端”培训显得格外特别,自2005年杨凌开始承办“援外培训”以来,这样的形式尚属首次。以中国杨凌为例,详细解读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和模式。其实早在2005年杨凌便肩负起国家“援外培训”这一重担,2011年8月,商务部批准杨凌成立“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自此之后,“援外培训”的频次从最初每年1至2期发展到现在每年20期左右,援外培训成为杨凌对外合作的重要形式。
承办至今,杨凌累计承办了125期商务部和科技部援助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共培训了来自130个国家的3000余名农业官员、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培训语种从初期的英语到目前的英、法、阿、俄、葡5个语种,从培训农学类、节水灌溉、种植养殖类,到分享“食为政首”的治国道理以及现代农业经营的先进理念。培训对象不仅面向农业技术人员,更面向中高层政府官员及学术界和商界代表,培训内容涉及经济管理、中医药等十六个领域,对许多“广种薄收”的国家影响深远。
从丝路坐标点到国际农业合作新前沿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农业国际合作,农业外交、农庄外交成为一大亮点。农业,前所未有地在世界范围内高度关联、深度融合。古丝绸之路坐标点上的杨凌,再次成为农业国际交往的前沿。
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北哈州,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已经引进栽种了10大类74个农作物。虽然全球目前仍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困扰,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与西农大的合作步履并未因此暂停。
今年仲夏时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正茂带领着团队在一片仅数亩大小的试验田里,试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品种。今年年初,中国小麦受到条锈病困扰,但是哈萨克斯坦在杨凌试种的小麦中,却出现了几株近乎对条锈病完全免疫的植株,这让中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倍感兴奋。
“未来能看到沉甸甸的麦穗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看到风吹麦浪的时刻,将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张正茂在4万多种育种试验材料的试验田中穿行着说道。
3年来,张正茂风尘仆仆地往返在哈萨克斯坦等4个国家,奔波24000公里,‘穿梭育种’,已经成为张正茂延伸‘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的多个小麦品种在哈萨克斯坦表现突出,抗旱、抗寒和抗病性也很强,株高适中抗倒伏,大穗大粒,明显优于当地品种,几个小麦品种最终产量都超过了1.680吨/公顷,较对照品种最高增产658公斤/公顷,这也极大地解决了当地小麦广种薄收的现状。”说到这里,张正茂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回顾杨凌这些年对外国际合作的历程,“科技”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农业科技版图上的重要力量,杨凌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领先超前。
目前,杨凌示范区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与40多个国家开展了实质性的项目合作,与20个国家的政府部门签订了农业方面的协议。累计为丝路沿线国家培养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2400多名,培训涉及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节水灌溉等11个领域,为世界农业注入“杨凌基因”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技术输出到为世界提供“杨凌方案”
“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2019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什凯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向世界发出的这一愿景。
“杨凌正在积极建立上合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基地智库。”2019年9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六届杨凌农高会新闻发布会上,杨凌向世界郑重发布,全力组建上合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基地智库,研究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展现状及合作需求,深入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合作。
而这一切,在第二十六届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上都得以落实。各方助力多项活动为推动中国与“上合”国家农业合作交流搭建平台,也让杨凌迎来了“上合农业”的高光时刻。
正如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卓农谢拉利访问杨凌时所说,杨凌在援外培训、农业科技示范等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在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方面也取得阶段性成就,他希望杨凌示范区在农业科学技术、学员交流培训、农产品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积极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创造更多的合作载体,促进彼此农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从输出技术为世界农业进步提供“杨凌方案”,到建立智库为上合组织粮食安全提供“杨凌智慧”,中国国际农业合作不断推向纵深,杨凌作为中国农业领域的“最强大脑”,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小在中国新疆长大的吉尔吉斯斯坦商人何国栋,是个典型“中国通”,凭借上学期间“留洋”中国的“两把刷子”,在第二十六届农高会上,与以往不同,他的身份从一名客商变成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展团的领队。
9年的愉快合作,在何国栋已有的1500多亩苹果全产业链农业综合示范园,从组培育苗到仓储保鲜和深加工所有核心技术都来自于中国杨凌。对他来说,“上合”更像是一个机遇,而在植入了“上合”基因的农高会上“淘宝”找技术,找品种,找伙伴成了他的目标所在。
陕西汇承果业的优质苹果种植基地,引进的是澳洲青苹、粉红女士、瑞林、瑞雪等100多个国内外先进的苹果品种,全部采用矮砧、宽行、密植、起垄的新栽植技术,果园苗木定植基肥采用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实行支架栽培模式,采用立体空间结果,推广高酸苹果种植。
有趣的是,这片果园吸引了苹果“老家人” 哈萨克斯坦的注意,2014年,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门先后组织了3批研修班远涉万里来到杨凌“取经”,如今,这里的苹果种植基地也成为“中哈苹果友谊园”。
2015年,这片苹果园将种植的“真经”送到了哈萨克斯坦,在苹果种苗培育、生物防治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最新培育的一批m26自根砧种苗已在哈萨克斯坦开花结果。
从实训基地建设到援外培训开展;从交流平台搭建到基地智库构建;从技术体系创新到示范推广......作为中国四大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之一,杨凌对外开放交流作出的努力一次次彰显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决心,不仅为陕西稳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合作带来全新机遇,也为杨凌走向世界农业舞台中心,提升高质量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从中国农科高地到世界现代农业洼地
2017年4月,全国唯一农业主题自贸区——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杨凌对标国际标准,在推进国际合作平台项目建设方面,全球知名的种业巨头先正达落户杨凌,将打造世界顶级种业技术工程中心和产品生产中心。美国嘉吉、阿根廷凯茂等一批世界知名农业企业投资杨凌。加拿大麦肯集团马铃薯深加工、凯儿库干细胞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以生产圣诞树系列产品为主的陕西汉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业务遍布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从农业外交,到农业务实合作,再到农业全球治理;从中国“首席外交官”,到农业“民间大使”,再到农业外交人才队伍;从周边国家,到非洲热土,再到欧洲大陆,遍及世界的中国农业元素,所有的讯息都在表明: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外开放的总框架下,农业对外合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发展加快融合。“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农业开放度。十九大以来,在提出的“乡村振兴”的框架下,中国“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走出去”,同时扩大进口将丰富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广阔的中国市场将利好全球。中国农业外交正在迈入新时代,中国农业国际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农业对外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速度和力度,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近日在给陕西省和杨凌示范区的致辞中所说到,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还与众多成员国接壤,这也是未来在实现特定行业增长点基础上,翻开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合作领域历史新篇章的重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在现代农业领域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在中国陕西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倡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前景广阔的项目。这个示范交流基地对于上合组织的意义在于,在农业可持续领域的科技创新及示范推广,以及促进干旱、半干旱及土地贫瘠地区现代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这对于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地区国家意义重大。诺罗夫深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将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并造福我们的人民。
进入新时代,在合作共赢理念引领下,在风起云涌的实践中,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必将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全球农业治理进程中必将响彻更多中国声音,农业外交必将讲述更加生动的中国故事。而这座西部小城杨凌,也会在不断的奋楫中,让世界“迷”上中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