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勇立潮头谱写农业发展新篇章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程刚 万英俊 发布时间:2020-10-22 06:28

金秋时节,农科城里一派繁忙景象。

10月10日,在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尽管下着大雨,但数百名建设者仍在紧张施工。塔吊交叉工作,机器轰鸣运转,到处都是忙碌的建设场景。他们抢抓工期、全力以赴,要赶在第27届农高会开幕前让主体封顶。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紧紧依托农科教资源和产学研优势,在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等重大使命面前,砥砺奋进不断前行,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出更多“杨凌力量”。

上合之禾 跨越千里

9月28日下午,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办的2020年第五次中国农业线上远程培训课如期开课。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柬埔寨、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上合国家在内的19个国家的100余名学员“云上”参加培训。

课后,不少学员向示范区上合办发来视频或留言,反馈收获和喜悦。“我觉得杨凌的远程培训很有教育意义,信息量很大,有很多实践经验和解决方案,是非常实用的课程!”来自坦桑尼亚的学员莎班这样评价。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杨凌顺势而为,首次把援外培训搬到了“云”上。5期培训班累计吸引了30多个国家2000多人报名参与,教学视频点击量达5000余次。援外培训飞上“云端”,破除地理藩篱,克服了疫情影响和不同国家地域间的山水迢迢,贯通了不同肤色国家人民农业交流合作的新通道,以现代农业交流培训,展现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独特魅力。

近期,承担上合国家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实训任务的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一期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园内占地500多亩的连栋温室、高效农业产业化示范日光温室、大跨度拱棚,集成了1000多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技术、新模式,展示了全球领先的新设备、新品种,让人们对农业有了全新的认知,这里已成为国际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的“科技之窗”。

杨凌农科集团总经理崔卫军告诉记者:“我们要把全球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设施集成到这里,具象展示,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的‘杨凌方案’,为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粮食安全 杨凌担当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小麦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第一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以及数以千计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在杨凌诞生。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面向社会公布了2020年国审小麦新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培育的“西农100”“西农99”“西农369”“西农501”等6个突出抗病性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这份成绩单再次刷新了我省一次通过小麦国审新品种的纪录。

9月,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中哈农业创新园喜获丰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团队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取得了骄人成果。小麦亩产达到319公斤,较当地品种亩产平均高出82.3%。另据统计,这个园区的大豆新品种亩产达232.5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32.7%;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达399.6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15%……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虽然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小麦条锈病的双重影响下,但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其中小麦产量比2019年增加7.5亿公斤,增长0.6%。这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全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专家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及其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在他们的科学预测和精准防治下,每年为我国小麦生产挽回20多亿公斤由病害造成的损失。

近年来,世界知名种业企业先正达、科迪华先后集聚杨凌,入驻杨凌种子产业园。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陕西省苗木中心、金棚、荣华、大唐等省内种业科企入区入园发展,江苏大华、甘肃五谷、河南富吉泰等国内知名种业企业也纷纷登陆杨凌。

一个个优质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一位位默默奉献的农科专家,一家家汇聚农科城的种子企业……杨凌,这座小城始终践行着守卫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作为。

科技力量 助力脱贫

从三秦大地到西部边陲,从戈壁沙漠到青藏高原,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征程中,随处可见杨凌农业科技的闪光印记。

田强是眉县金渠镇田家寨村的猕猴桃种植户,5年前开始种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眉县猕猴桃试验站专家培育的“农大郁香”新品种。由于该品种具有侧花蕾少、果个大等特点,很受市场欢迎。新品种的种植,让田强的果园作物成本降低、果品品质明显提升,售价比过去翻了一番。

据统计,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的科技推广示范,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由建站时的8.3万亩,增长到今年的30.5万亩,产量从11万吨增加到49.5万吨,产值从2.2亿元增加到30多亿元。

如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仅配合陕西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实施,在省内岚皋、城固等区县建立了猕猴桃试验站,还在河南、浙江、云南、上海等省市建立了20个猕猴桃专家工作站及试验示范基地,年均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0多万亩,核心示范技术在主产区的推广普及率超过70%,示范推广新增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硕果盈枝”。近年来,杨凌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探索形成了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六种推广模式”,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累计面向全国18个省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18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000余项,年示范推广面积9000多万亩。有1000余名农科专家和1.6万余名具有杨凌职业农民技术职称的土专家,通过生产示范或技术服务,把农业科技牢牢巩固在生产一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扶贫新路径。

今天的杨凌,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征程中,勇立时代潮头,为履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不断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