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延安市政府共建洛川苹果试验站,形成多学科专家团队30余人,开展科研及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工作。
◆育出秦脆、秦蜜、秦霞、秦帅、秦露、延长红等苹果新品种9个,秦脆等苹果新品种推广5万余亩。
◆杨凌农科专家指导建立洛川苹果科技创新园区等苹果矮密栽培示范园,带动洛川发展苹果矮密果园10万亩。
2012年,在杨凌示范区共建融合体制推动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延安市政府共建洛川苹果试验站,校地三方联合开展苹果资源保存、杂交育种、品种试验展示、树形研究展示、肥水高效利用、优质高效栽培、砧穗组合比较、大苗繁育建园、果业气象等试验示范。
试验站落户后,站长安贵阳便和专家团队在此扎下了根。
作为当地苹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十年来,试验站专家团队积极研究苹果种质资源、矮化密植新技术和培养新型技术人才,为洛川苹果未来的发展持续提供后续动力。
建立基因库 解锁延安“芯”苹果
“要紧盯市场需求,依托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培育新品种,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2月7日至8日,陕西省副省长钟洪江,在延安市宝塔区、安塞区和洛川县调研苹果产业发展时强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好不好,事关人民饱不饱。同样,对于果农来说,苹果种质犹如“国宝”。
“这几年,试验站把国内外的700多个品种引进并进行筛选对比,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一批苹果新品种。”安贵阳说,通过开展苹果品种选优,选育适合当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优系品种,可保证基地在优势品种更新换代过程中不断档。
截至目前,洛川苹果试验站已育成杂交后代1万余个。未来,苹果的品种改良离不开苹果基因资源,这里无疑将是苹果树资源的天然基因库。
试验站承担建成国家级苹果选种场,并协助延安市果研中心建设国家级苹果种质资源圃,现已提供苹果种质资源1000余份。新品种的选育,为洛川苹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后盾,同时也为本地企业的产销提供了更多优质果品。
提质增效激活乡村振兴“驱动力”
在延安市洛川县,王新林和他的畔里苹果专业合作社是试验站科技示范带动的直接受益者。通过试验站专家团队对基地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引进新品种,采取“基地+合作社+果农+市场”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年产值近5000万元。
王新林说,这几年,试验站在果品生产中对果树腐烂病、早期落叶病、果品质量检测进行课题研究,为生产优质苹果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选育出具有“中国芯”的苹果品种,这是试验站专家团队的科研追求,能加速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
安贵阳介绍,十年来,试验站先后选育出秦脆、秦蜜、秦霞、秦帅、秦露、延长红等苹果新品种9个,建设示范园2万余亩,新品种、新技术年辐射推广50余万亩,年经济效益增加2亿多元,累计经济效益增加20亿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试验站通过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技推广模式,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加速成果转化,促进果业提质增效。期间,还集成示范推广提质增效、矮化栽培、“肥水膜”一体化、病虫害综合控制、重茬建园、大苗建园等现代栽培新技术。
推广新模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这两年洛川县推广的矮化密植新模式,凝聚了安贵阳团队专家们的心血。他们一直忙碌在苹果品种选育和深加工第一线,科研成果显著。
“矮化密植这方面,我们通过多年研究,指导洛川建了几万亩矮密果园,一亩地相当于原来乔化果园两三亩的效益,产量大幅度提高。”安贵阳说。
在栽培技术研究创新方面,试验站开展秦脆等苹果新品种及抗重茬矮化砧木的砧穗组合、品种适应性、配套栽培技术等研究,研究示范矮密栽培、重茬建园、提质增效、免套袋等技术,集成创新覆膜、集雨、保墒于一体的“肥水膜一体化”旱地果园肥水高效利用技术,实现了苹果栽培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指导建立洛川苹果科技创新园区等苹果矮密栽培示范园,带动洛川发展苹果矮密果园10万亩,实现了由原来乔化栽培向矮密栽培的转型升级。
种一塬苹果,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果集团,三方共建了杨凌果业创新中心,聚焦国际果业现代育种前沿,建立了以苹果、猕猴桃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品种选育、试验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培育了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必将成为助推陕西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