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杨凌示范区扛牢国家使命,聚焦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核心功能高质量建设,以强机制、建平台、作示范、促合作为主线,持续推进国际农业合作不断书写科技画卷,奋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这几天,杨凌国合跨境电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宁积极与上合国家对接,与当地企业洽谈外贸合作。黄宁说:“目前我们跟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个油料企业,围绕葵花籽油、菜籽油合作贸易,正在进行协议商定中。”
2023年,依托杨凌示范区海外农业园区资源优势,杨凌示范区通过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分别完成了西安至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新疆霍尔果斯口岸70个柜的订舱和货物,贸易额达7500多万元。
在开展扩大贸易往来的同时,杨凌通过组建上合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积极促进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先后建成中乌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3个海外农业合作园区,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试种小麦、玉米、油葵等作物6500多亩,传播110多项高效栽培技术,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
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兵表示:“我们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往来,在上合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的海外园区,把农科城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带到了上合国家,通过海外园区搭建起中国与上合国家的经贸合作往来桥梁。”
3月7日,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系列远程培训开始了龙年第二期线上培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体彬从盐碱地的成因、危害以及主要治理措施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
张体彬向记者介绍道:“这个课程主要面向的还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主要的气候区域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可能从土壤条件到气候因素都更接近一些,这样也有利于我们成熟的、好的技术直接嫁接到有需要的地方去。”
上合组织农业培训基地开展的远程培训得到了上合组织国家及相关国家农技人员、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1000多人在线参与学习。其实,这样的农业对外培训交流活动在杨凌每年都会举行数十场。
“通过远程的线上培训,能让更多人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方便他们在自己国家开展相应的工作,提升他们的农业科研水平及生产能力。”张体彬说道。
近年来,杨凌对外开放效应不断放大,国际合作交流开创新局面,不仅成功举办了中国-中亚农业部长会议、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事活动,同时还面向40多个国家举办各类培训,区域农业合作引领力持续增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外办主任、上合办常务副主任马静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上合农业基地的主体功能以及在旱作农业技术方面优势,与上合国家开展双多边的合作。持续加强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多边和区域组织交流合作,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交流、提升国际培训的质效、推进国际合作走深走实,为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主动服务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