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涓涓细流汇聚“文明力量”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程刚 王姿颐 发布时间:2020-08-13 09:12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百姓幸福感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提升百姓幸福感的重要载体,与“无黑无恶”创建活动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深度融合,坚持对标创建,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创建目标,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

选树典型 让文明甘泉浸润人心

8月6日,在杨陵区大寨街道康乐西路社区的居民小区里,许多小区居民正在“杨凌示范区流动好人馆”展板前驻足观看,这个以巡展方式开展的杨陵区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胡栓谋是大寨街道的居民,也是杨凌示范区第二届道德模范。他在杨凌渭惠渠边救起了一名落水妇女。当时听到有人呼救,他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不顾个人安危冲在前面……

“像胡栓谋这样的道德模范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看了他们的故事我很感动,平时我还会以这些故事为原型创作小剧本,传递正能量。”康乐西路社区居民弓峰涛说。

为形成尊重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礼遇道德模范、学做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杨凌示范区建设流动好人馆,将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在公园、社区等地流动展出,还为道德模范发放“礼遇卡”,通过表彰奖励、节庆慰问、健康体检等礼遇政策,让道德模范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此外,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联合各相关部门开展了“最美司机”“最美环卫工”“最美医务工作者”等系列推荐评议活动,面向基层一线挖掘一批德技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文明素质提高,强化文明城市的内涵建设。

“最美司机”张铁军的故事,就是在评选中才被大家知道的。在公交车司机张铁军每天行驶线路的终点站,有一家不起眼的商店,店主夫妻俩都是残疾人,行动不便,店铺采购一直是个大难题。自从张铁军发现这个情况以后,便主动免费当起了他们的送货员,如今4年过去了,张铁军依然坚持着,他用自己的善意之举为这对夫妻送去了熨帖人心的温暖。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还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抗疫先锋”,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农城故事会、媒体见面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学习模范、争当模范在杨凌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文明一个人,温暖一座城。

今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陈永安加入杨凌示范区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第3年。在老科协,杨凌示范区两所高校的退休专家依然在发光发热。他们做志愿、送服务,把农业科技带给农民、把农业课堂设在地头。陈永安说:“仅今年上半年,我进行的农业培训就超过20场次,学员都是周边地区的农民。我们帮农民实现更高效益生产,他们的物质生活充裕了,精神文明也会跟上。”

文明城市创建中,陕西华电杨凌热电有限公司将志愿服务对准了身边小事。公司志愿者自编自演《“电小二”推广公筷公勺》视频,助推公筷公勺、文明就餐、“光盘行动”开展;发起“志愿服务随手做 助力城市更文明”活动,每天利用下班时间,对包片区域、公司附近公园进行垃圾捡拾。

目前,该公司的党员义工志愿服务已累计2600多次。“相信我们为文明城市贡献的每一份力量都会感染到更多人。大家每一次进福利院、进村、进社区做志愿服务,带去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以后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志愿者董艳娜说。

7月以来,杨凌示范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掀起新高潮,示范区两级政府部门全体干部齐动员,轮岗上路担任道路交通志愿者引导员,并选派文明观察员对人口密集场所进行问题查找,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映至相关部门进行彻底整改。

“末梢创建” 解决群众“心头事”

创建文明城市要从群众的“心头事”、身边事做起,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在杨陵区李台街道团结巷,巷子里的糟糕路况是压在居民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一条L形道路,一段损毁严重、排水不畅,另一段是还没硬化的土路,赶上雨季,积水淹过小腿是常有的事。

在杨凌示范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查漏补缺过程中,这段总长约500米的道路在摸排中被发现,引起示范区党工委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立即明确责任部门,由示范区财政出资开始对这段道路进行硬化维修。看见修路工程如期开工,团结巷的老居民杨大妈十分高兴:“虽然这段路不长,但我们进进出出都要走,修路这事做得好啊,给我们解决大难题。”

杨凌示范区针对全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平衡,特别是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建筑工地等因基础设施差、流动人口多,创建工作经常出现反弹的问题,提出了“末梢创建”的思路,将目光聚集在城市生活的细枝末节,解决了群众家门口的难题。

“通过打造一个好公园、一条文明主街道、一条文明巷、一个文明广场‘四个一’,我们有信心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平再提高。”杨陵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人对记者说。此外,“网格员”变身“文明劝导员”、故事讲到家门口、文明单位志愿结对携手共创、党建“创建”双融入双拓展等活动,都通过在基层末梢的创建工作,促进了杨凌示范区整体创建水平的提升。

如今,杨凌示范区24万名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抓小抓细,着重解决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让创建工作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强大的“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