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力度空前的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正在点燃杨凌这座农科新城的担当与真诚。
受惠于“食安杨凌”,餐桌环境大为改观的人们由衷地赞叹政府有所作为;企业家和餐饮业主们则积极投身创建活动,经营显得愈加规范卫生……在杨凌示范区,这场最先由党工委、管委会部署动员的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已经成为杨凌全社会一致达成的共识和行动。
10个月前,作为全国四个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的试点省份之一,陕西在杨凌示范区等四个城市率先启动创建工作,所辖的杨陵区开展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双创”活动同步进行。
自此,肩负着信任和责任,杨凌示范区以实现从城市到镇村(社区)全域食品安全为目标,为树立“食安杨凌”的崭新形象,凝聚起20余万杨凌人民合力参与的热诚。
如今,这场顺应杨凌发展需要,符合杨凌群众盼望,发挥杨凌特色优势的食品安全“战役”已经打响,正在攻坚。
“滚石上山”的杨凌版本
如果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比作陡坡,那么,杨凌在“双创”活动中遭遇的问题和挑战就是一颗“滚石”。10个月来,杨凌所有党员干部好像每天都在推着这颗“滚石”上山,竭尽全力,不曾懈怠。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这个总书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提用的典故,已经成为杨凌完善食品安全组织管理体系的现实投影。典故中蕴藏的不畏挑战、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涵,正是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活动中,杨凌党员干部们实干作风的真实写照。
去镇办食药所了解抽检工作,到面食店当面听取群众建议,在食品药品监管局里现场办公……在杨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热诚,首先凸显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的高度重视上。
仔细梳理今年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会议的新闻报道,占比最重的是经济发展方面的议题,其次就是关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安排和部署。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多次研究部署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所有班子成员审定创建方案,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重大问题。这其中,不难看出杨凌决策者们对“双创”工作的高度负责与担当。
“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要与当前示范区深入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改进作风,历练队伍;要与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相结合,凸显杨凌农科城特色;要与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以创新创业助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在专题调研“双创”工作时,如是强调。
政府主导,高位推动。创建试点启动后,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主持会议研究、现场检查创建工作达8次以上,食品安全的分管负责同志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创建工作协调会,其他班子成员也不断过问、推动自己分管部门的创建工作。示范区还迅速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锋“挂帅”组长。杨陵区也由区委副书记、区长“担纲”主抓创建工作。
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同时担任“第一责任人”,传递出的是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双创”活动的决心;也彰显了杨凌“滚石上山”一往无前的坚韧和毅力。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少有外力可以凭借。创建活动中,杨凌依靠的正是奉献精神和实干作风。杨凌两级党委、政府的党员干部几乎全员领受创建任务,部门和个人创建工作进展全部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每月考每季评。
结合创建工作的需要,按照任务分工,杨凌实行创建包抓机制,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杨陵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实行创建三包(包部门、包重点工作、包路段),各部门实行包抓路段责任制,并联系推动两所高校同步开展创建工作。示范区和杨陵区机关干部每周一、三、五上路进店规范食品安全工作。在杨凌,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一方面强化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责任,通过创建工作层层推进,层层传导,最终将食品安全的责任传递到每个环节;另一方面,畅通了相关企业和行业对创建活动意见建议的反馈渠道,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系。
同时,杨凌还出台了《食品安全各级监督管理事权划分意见》和《示范区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意见》等多项地方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地方规章和制度建设。
为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和食品市场体系,全区多方筹措用于食品安全的专项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从创建活动启动到2015年8月份,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两级已统筹投入监管能力建设和市场建设等各类资金3074.5万元,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提供了充分的经济保障。
正如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锋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动员大会上所要求的那样:如今,杨凌示范区各级、各部门正在自加压力,勇于担责,密切协作,确保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心怀“食为天”管好“盘中餐”
烈日下,在杨陵区垃圾处理场的一处无害焚烧点上,熊熊的大火正在燃烧……8月15日,杨凌示范区食药监局稽查大队把“飓风行动”中收缴的三无食品和假劣药品当场付之一炬。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监管执法、规范市场是关键。从“双创”活动启动伊始,杨凌就紧扣最严监管的“脉搏”,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心怀“食为天”管好“盘中餐”。按照落实好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即“四个最严”的要求,杨凌示范区严厉打击过期伪劣、不法加工和无证经营行为。以过程监管为“切入点”,全面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工作。结合全省统一部署的“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百日专项行动”,杨凌率先完成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摸底建档工作。目前,杨凌全域食品安全建档覆盖率达到100%。
在杨凌全辖区内,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占区内总人口比已超过万分之三,三级一体化、全覆盖、高效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得到健全。示范区、杨陵区、各镇办食安监管实行垂直管理,监管工作部署直达镇村。5个镇办的食品药品监管所一次性全部通过省级规范化验收,全省唯一。食品和农产品检测室已经覆盖至所有镇办、农贸市场和规模以上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初步实现了抽检计划及时下达,检测资源统一配置,检测信息统一发布。食品安全所涉及的重点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78%,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
截至8月份,杨凌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先后组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13次,域内食品生产企业添加剂备案率达100%,日常监管全面覆盖。在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中,杨凌先后查处食品添加、无证经营、违规操作等行为38起,均已得到严肃处理。
“创建活动中发现的重难点问题要不讲条件,不摆原因,主动工作,全面完成。”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庆在专项检查创建工作时,如是说道。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加强“四小”管理是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中的“四小”乱象,治理城市中的“牛皮癣”?杨凌创出了一条措施得力、互惠共赢的新经验;为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复制的新思路。
“双创”活动开始后,杨凌在田园居、胡新庄、西农路等5个流动摊贩相对集中的地点,开展了“六统一”试点工作。“六统一”即统一路段、统一地点、统一车辆、统一时间、统一服装和统一标示。为此,杨凌两级相关部门共累计投入60余万元,先后制作了120辆小型餐车,供流动摊贩免费使用。同时,监管执法部门逐个摊点登记备案,建立信用档案。
在朱红色的餐车上,醒目位置都有摊主的电子档案,食客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一目了然地获知摊主的姓名、经营产品范围、地点等主要信息。
而最先从心里拥护“六统一”的,居然是一直不太乐意接受管理的流动摊贩。在田园居南门卖了三年豆腐脑的乾县汉子王养养说:“现在摆摊儿有了固定的地方,还有了一样的衣裳,自己首先就觉得规范了很多。政府让注意卫生,也是为了咱的生意好,在食品安全这事儿上,我们和政府是一条心。”
不见了污水满地流,不见了垃圾遍地丢,原本脏乱差的流动商贩聚集区如今变得井井有条。王养养告诉笔者,“六统一”后自己和其他摊主的生意越做越好,来吃饭的客人也对环境的改善交口称赞。创建至今,杨凌通过整治市场,梳理出涉及11种业态、门店的规范标准,由包抓单位对照督促规范。所有食品经营单位都有监督公示牌,全区每一个餐桌上都有安全文明桌牌,大中型餐饮店均实行“明厨亮灶”。此外,杨凌还对马路市场进行划行规市,增建了3处便民市场,综合提升市场管理档次。
治理“四小”除了重典治乱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还要让监管执法有的放矢。通过“六统一”,监管执法部门的“手”显得更加坚决有力,一旦抓住了“盘中餐”这个食品安全的终端,再对诸如地沟油、私屠乱宰等违法行为的监管时,就有了执法的底气。弥合了监管执法的“最后一公里”,自然也让依法诚信经营变得水到渠成。
来自杨凌的“安全食谱”
对陕西的广大消费者而言,杨凌就是安全农产品的“代言人”。从常见的肉、蛋、奶到蔬菜、水果甚至零食,只要贴上“杨凌标签”就会受到市场的认可和青睐。究其原因,是因为杨凌有一份“安全食谱”。
得益于杨凌农产品标准化认证中心、食品农产品检测中心、农产品溯源中心和远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这“三个中心一个平台”,杨凌以鲜明的现代农业特色,不但在农业投入品监管上有所建树,更将企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在我国,农业合作社是体量最小的企业和法人组织。一头连着大田,一头连着市场,农业合作社是食品安全这根链条的重要一环。在杨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就从合作社这个食品安全最源头的环节开始……
下午3时,杨陵区大寨街道办西小寨村。魏群劳和工人们正忙着为即将装车的箱装菜贴上“二维码”。正因为有了二维码,老魏的绿香安合作社才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你看这南瓜,只要拿手机一扫就知道啥时候种的、啥时候收的、喷了啥药、施了啥肥。别说是卖到西安,就是卖到北京去,买的人也和我一样明白。”正在进货的果蔬商刘宗福说。
有追溯就有召回。如果贴有标识的杨凌农产品出现问题,食品安全召回程序就会立即启动。相关责任归属一旦明确,杨凌示范区专门为食品安全设计的黑名单制度也自动生效,企业或者个人将面临最严重的处罚,而且从此与代表“绿色、健康”的杨凌标识“绝缘”。
“大不漏项,小不漏点,逐级逐层落实责任,真正实现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域覆盖。”这是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杨陵区委书记张启东在杨陵区食品安全创建包抓工作专题会上提出的具体要求。
“双创”活动中,在落实主体责任全覆盖的基础上,杨凌从源头就将企业主体责任和企业自身利益直接挂钩,从而倒逼食品企业内部规范管理。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的同时,融合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思维,切实把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通过培训,我对食品安全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我应当严守规矩,依据生产规范,做好生产环节的每一步。”在位于杨凌工业园区的陕西竹园村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职员在自己的学习笔记中写下了这样的培训心得。
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杨凌示范区及杨陵区各监管部门累计组织开展食品经营行业培训60多场,企业内部组织开展学习交流170余次。杨凌示范区通过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重点环节和岗位人员的重点培训,让食品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
杨凌不但在辖区所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良好生产规范,大力引导食品经营企业苦练“内功”,还进一步加强对餐饮服务环节的量化分级管理。
餐饮服务的优秀、良好、一般等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表情”——如今,在杨凌“下馆子”,只要看店内醒目位置标注的“脸色”就可以放心用餐。在杨凌,食品企业及餐饮场所的原料采购索证和进货台账登记率双双达到100%。监督公示牌和食品安全承诺书在全区960多家食品经营门店统一悬挂。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各类企事业主体已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单位586家,其中示范企业(门店)550家,示范校园9家,示范镇村(社区)27个。
现代农业科技“邂逅”国家食品安全,一张杨凌的“安全食谱”脱颖而出当是必然。厂厂实行监督公示,桌桌配备文明餐牌,杨凌的“安全食谱”背后,凝结着一座城市对食品安全的担当和真诚。
“危机决策”链接“第一优先”
盛夏的一天午后,杨凌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午休的工人们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工地负责人也是食品安全联络人的曾某判断:有可能是食物中毒。
按照要求,他马上拨打了食安联络卡上的应急电话87012331。
13时36分,杨凌示范区食安办接到报告电话。值班负责人立即安排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按照《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关工作有序展开。
13时56分,杨凌示范区食药稽查支队工作人员到达事故现场。
13时58分,杨凌示范区医院消化科的两名副主任医师乘救护车赶到现场。
14时10分,在事发工地,这次突发事件的第一次现场协调会召开,事故调查工作全面启动……
以上的场景再现了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时的情形。这是杨凌专门组织的一场“实兵演练”,旨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机制,考验应急队伍在面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时的综合处置能力。
“双创”活动启动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强杨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建设,杨凌严格按照创建要求,主抓应急管理细则的落实。示范区各级、各部门乃至生产企业全部编制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地市机关到镇村(社区),全面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了应急联络员制度,全面明确了部门应急职责,进一步厘清和规范了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秩序。
在加强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建设方面,杨凌成立了一支由食药监、公安、卫生和质检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应急装备和人员全部配备到位。同时,进一步发挥区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学科优势,建立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库和报告机制,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高效处置。
成功的“危机决策”取决于关键时刻有序高效的应急管理。杨凌将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与群体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故防控紧密“链接”,通过动态监管,让食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应急管理的“第一优先”对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师生员工近3.4万人,是易发食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重点单位。在与高校加强协作的基础上,杨凌示范区统筹考虑大规模、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严重危害性,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全省高校内率先实行食堂主食统一配送、食料统一运送、果菜统一加工、餐饮用具集中统一清洗消毒、大宗物资统一采购和餐厨垃圾废弃物统一规范回收的“六统一”举措,并在区内其他集体用餐单位推广,筑牢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的基础。
以常态化的日常管理,突出重点群体的应急管理。杨凌示范区一方面对食品安全事故和突发风险严格防范,另一方面以信息化为手段,建设高效率的预警和报送平台。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各镇办三级监管机构通过畅通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及时汇集食品安全信息,同步完成信息的收集、分类、报送和归档,最终形成食品安全工作动态。示范区食安办在此基础上,结合日常调研、抽检和专项行动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定期研判食品安全形势,完成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整治和早解决。
截至8月底,杨凌示范区两级均已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联动监管机制和技术支撑;组建了责任明确的包括事故调查组、危害控制组、医疗救治组、检测评估组、维护稳定组、物资供应组、新闻报道组在内的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先后开展IV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2次,并多次开展应急管理专题业务培训。
“杨凌经验”呼之欲出
即使是第一次到访杨凌,也会被这里浓厚的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氛围所感染。
醒目的食品安全创建标语,覆盖了杨凌大多数的地标建筑物;从机关到校园、从社区到村镇,显眼的位置都贴着蓝色的“食安杨凌”海报;餐桌上、客房里,扫二维码关注“食安杨凌”的公众号,还能每天收到关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推送;开车、乘车或是行走在路上,路灯杆上的创建广告,也会时不时地闪入眼眶……
不论你是否参与了创建活动,只要身处杨凌,这座农科新城就好像总在提醒你,引起你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关注和留意。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名义,杨凌凝聚起幅员135平方公里的热情与真诚,誓言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这些日子,蒋选儒和一些小饭店老板见面的次数甚至超过了和邻居见面的频率。蒋选儒是杨陵区水务局局长,而那些和他常见面的小老板,无一例外是金鑫步行街上的餐饮经营户。
3个月前,杨陵区委、区政府将金鑫步行街确定为水务局在“双创”活动中的包抓点。从此,只要一下班,蒋选儒就往这个杨凌小餐饮、小饭店最密集的地方跑,眼瞅着这条餐饮街环境越来越卫生、经营越来越规范、服务越来越讲究,蒋选儒觉得“双创”活动的包抓举措确实很“到位”。
“双创”活动启动后,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会研究决定,两级党委、政府一齐动手,建立两级干部包抓部门、包抓重难点、包抓片段的创建工作机制,同心同力,齐抓共管。
“杨陵区各包抓部门要严格对照创建标准,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杨陵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蒋展宏特意叮嘱道。
包抓“食安杨凌”建设,党员干部们承担的是“双创”工作中的难点,落实的是“社会满意、群众认可”的企盼。杨陵区委宣传部为付家庄协调上门办理证照,水务局为金鑫步行街联系消防车清洗油污,审计局为张家岗市场更换排油烟设备……
还有那些可爱的志愿者们。他们跑企业、进农村、走街串巷宣传“食安杨凌”。雪白的T恤被汗水湿透,鲜亮的旗帜在农城飘扬。“通过齐抓共管,责任包抓,‘食安杨凌’已经成为利民惠民的一张靓丽名片。”杨凌示范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91名驻村协管员、20名社会监督员、5000名红袖章和遍布每个村(社区)的“食品药品利民服务室”——杨凌示范区在开展食品安全社会共建共治工作中,大力推行网格化监管。
杨凌将全域划分为若干食品安全责任片区,每个片区确定一名食品安全责任人。在农科新城,一张保障全域食品安全的大网就此织就。“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细化为单元格,夯实社会共建共治的基础。”杨陵区委常委、副区长杨满卫如是说。
从上到下广泛动员,由下至上全面共建。杨凌通过组织家长和孩子参观食品生产企业和开展专项培训,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课堂教育;同时,开展食品安全电视大奖赛等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科普宣教;确保食品安全社会共建共治落实到位。另外,杨凌还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和投诉举报机制,设立了10万元的投诉举报奖励基金,通过全方位、高频次、广覆盖的动员宣传,营造知晓率广、关注度高、参与感强的社会共治良好氛围。
全社会广泛动员,各领域广泛关注,各战线广泛参与。“双创”活动中,杨凌以群众满意为最终标准,凝聚共识、增强信心,让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成为合力共治、全民共享的统一行动。一条改革创新、齐抓共管、网格定责、全域创建的“杨凌经验”呼之欲出。
杨凌,这一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璀璨的“绿色明珠”,这一座肩负着“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国家使命的农科新城,正在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提出的“创建基础上水平,综合创建提档次,体制机制出效率,科学创建出经验,城乡一体出特点,以农为主出亮点”为目标,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提升全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蓄势攻坚。(程立珍 范增利 陈刚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