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情况公示

来源:市场监管局 作者: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0-07-07 19:20

20176月,我区被国务院食安办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城市”,2020年下半年即将迎来中省复审。按照省食安办要求,近期,我们对三年来示范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总结。为广泛听取社会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推动杨凌食品安全工作良性发展,将杨凌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自202077日至713公示期间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相关问题的反映。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文字形式(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向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反映。

电话:87031250  传真:87031251

邮箱:82722769@qq.com

通讯地址: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神农路中段8号

 

                    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077

 

 

杨凌示范区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情况

 

一、工作成效

三年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以创建指标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实施责任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狠抓重点、强攻难点、树立亮点,持续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巩固和提升,党政同责落实到位,三级机构高效运转,企业责任履行良好,重点问题创新治理,社会各方广泛参与。

(一)食安状况有保障

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019年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78.37%。年度食品安全抽检量均超过4.5/千人,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抽检量均超过2/千人。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及时查处100%。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完成率100%。监督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率100%。示范区、杨陵区、镇(街道)分别出台了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文件并积极落实。杨凌时讯、杨凌电视台、管委会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食品安全专栏经常播发食品安全信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食品安全议案提案及时办理,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和及时反馈。2018年杨陵区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复审通过。201910月,杨陵区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

(二)党政同责有行动

一是认真落实党政同责。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将食品安全列入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定期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先后出台了落实党政同责的意见、领导班子食品安全责任清单等文件。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了食安委成员单位,明确了食安办和各部门食品安全职责。坚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按3%分值进行专项考核。按时向省委、省政府上报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二是坚持做到“四有两责”。机构改革中保持了三级食品、农产品监管机构和人员,村一级有食品安全协管员。各级事权划分明晰,人人岗位职责明确。在示范区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农产品监测站、农贸市场、农业企业、大型超市均设立了快检室。与此同时,在食品企业集中区域建立共享实验室,服务企业发展。2019年,全区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2%

三是持续加大保障力度。食品安全监管、抽检等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补助也列入财政预算。加大了农贸市场、小作坊园区等重点区域改造提升支持力度。建立了专业化检查员队伍,规范了检查员管理。示范区出台了鼓励科技创新措施,依托区内两所高校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了农科专家数据库,开展了食品快检、农业污染治理等5个关键技术研究。

(三)源头治理有成效

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开展了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设施农业3+2”技术,实行了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展了土壤污染调查,根据土壤无污染的现状,进行了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分,全7.8万亩耕地全部属于优先保护类。实施全域绿色认证,完成绿色认证主体15家,认证产品53个,有机认证主体8家,认证产品62个,“两品一标”认证面积4.2万亩,占全区果蔬面积80%。先后被授予省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

二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了粮食收购、贮存、运输制度,严把粮食收购、贮存、运输关。严格落实国家超标粮食管理制度,坚持按照《杨陵区粮食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加强日常检查与管理,全区未发生粮食超标现象。加强粮油市场监管,与杨陵粮农仓储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示范区粮油质检中心。支持杨凌军粮库和杨陵粮农仓储有限公司智能化升级改造,军地储备粮食标准化管理能力和供应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是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成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中心,与省上追溯平台实现了链接共享。粮食作物、水果、蔬菜等重要食用农产品种植过程、投入品使用、检验检测、物流销售等全程信息,通过二维码身份标识进行记录和流转。食用农产品做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健全食品安全制度、电子追溯台账和管理档案,批发市场、超市、学校、中型以上餐饮企业等团体消费单位建立起信息化追溯体系。

四是加强餐厨废弃物规范处置。专用垃圾收集车辆增加到30辆,在曹新庄建立了高标准的垃圾填埋场,建立起由环卫公司统一收集、运输、处置的餐厨废弃物处置体系。开展“地沟油”检查整治,未发现“地沟油”回流餐桌现象。

五是推动食品产业集约化发展。依托陕西(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出台支持政策,着力培育食品(农产品)集约化发展,建成食品产业园区和电商产业园区。引进兴良友连锁超市总部,在农村建立连锁超市11家。规范提升农贸市场,五星蔬菜批发市场获得省级示范批发市场称号。出台了保护和传承食品行业老字号的文件,打造了“竹园村”“来富油脂”“谭家甄糕”“杨凌蘸水面”等一批知名食品品牌。鼓励引导食品企业将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融入企业精神,营造新型企业文化。

(四)全程监管有创新

一是执行严格标准体系。加强了标准宣传和执行。鼓励22家食品生产企业制定实施了企业标准。开展了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将标准化理念引入食品监管,探索制定了小作坊、小餐饮、学校食堂、杨凌蘸水面等11个食品安全工作标准规范。

二是广泛实施智慧监管。健全了示范区、杨陵区、镇(办)、村(社区)四级网格化监管责任制度。在风险等级评定、日常监管检查、综合执法办案、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全面运用陕西省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系统和陕西食安APP等信息监管手段,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将“互联网+”引入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在餐饮单位试行了“一码通”,取代传统的进货查验与记录。

三是严格食品检验检测。建立了检验检测统一制定计划、分工实施工作责任制。示范区主要负责抽检全覆盖,杨陵区重点负责检查小作坊,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抓快检。“你点我检”成为常态化活动。建成公安食药环检测室。2019年示范区本级抽检1050批次,合格率98%,农产品日常速测14000批次,合格率99%,对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馒头、辣椒面、生湿鲜面等品种进行专项抽检105批次,做到了重点品种全覆盖、检测结果全公布、抽检问题全查处。

四是提升监测报告能力。将示范区医院列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健全了以示范区医院为主,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补充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部门间食品农产品风险监测网络,建立了信息互通共享机制。2019年开展食品农产品监测455批次,部门互通信息6次,开展风险信息集中交流1次,利用系统上报食源性疾病个案信息192例。

五是创建放心肉菜超市。制定了示范超市创建方案,推动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精心打造了“阳光超市”和“好又多超市”两个示范超市。在示范超市内设立有优质精品肉菜专柜,严把进货关,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市场监管部门每月对示范超市开展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检查结果进行公示。

六是大力提升餐饮业安全水平。严格市场准入,餐饮经营许可和小餐饮备案做到全覆盖。全面推进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和明厨亮灶工程,中型以上餐饮单位明厨亮灶改造102家。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承诺达到100%。实施重点区域餐饮改造提升工程,建成5个餐饮示范点。集中整治网络供餐行为,对美团、饿了么两家网络平台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对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医院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的日常监管和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监督检查。

七是加强校园及周边监管。坚持把校园食品安全纳入“年度考核”“平安校园创建”和“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的考核内容。建立了综治、教育、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机制。制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细则》,全区校园食堂实施了大宗食品统一采购制度,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和陪餐制度有效落实。持续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联合整治和专项治理,2019年先后开展联合检查11次。学校、幼儿园和学生营养餐配送企业均落实了食品安全保险制度。“阳光食堂+智慧监管”工程全面启动。

八是加大食品专项整治。市场监管、教育、农业、公安、城管等部门结合无黑无恶创建和食品行业治乱,先后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保健”市场乱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食品领域“卫生环境、质量标准、服务水平”三大提升、以及乳制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等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提升食品、农产品门2000余家,问题食品、抽检不合格食品得到了及时严厉查处,解决了一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九是全面规范治理“三小”。持续开展“三小”治理。针对小餐饮店,整治厨房环境,实施“明厨亮灶”,鼓励连片提升,建成田园居南门等5个规范化小餐饮集中经营区。针对小作坊,建立健全监管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工艺流程,引导推动重点品种进入小作坊园区,实行集中生产和管理。针对小摊贩,实行划行归市和备案制度,确定固定经营地点,由政府统一配备餐车,实行统一地点、统一车辆、统一时间、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餐厨垃圾回收的“六统一”管理模式。

十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示范区、杨陵区、镇(办)三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制定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了部门职责,组建了应急专家库和应急队伍,进一步规范应急事件上报程序。每年举办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组织食品安全风险研判分析。基本做到了食品安全事件事前可预防、事中可控制、事后及时应对。

(五)打击违法有力度

明确了食品安全案件查办事权,完善了案件查办制度,严格规范案件查办行为。市场监管、农业、公安部门联合制定了行政执法与刑事犯罪案件衔接制度,建立了食品农产品安全执法检验检测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了协作联动机制。公安部门成立了食品药品案件侦查支队,建成公安食药环检测室。三年来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12起。案件信息全部进行了公开。

(六)主体责任有落实

一是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推动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控制,每年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自查自评并上报自查情况,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区内农贸市场、大型超市能够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及不合格实用农产品处置结果。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企业信用档案和监管档案,实现了行政许可、监管巡查、建立档案、质量认证4100%

二是严守许可条件和规范。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企业信用档案和监管档案,实施良好行为规范,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制定并执行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更严格的标准,严格执行国家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在16家规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和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风险防控,开展HACCPGMPISO22000质量体系认证。

三是落实食品安全追溯责任。区内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部依法建立并执行食品生产、销售、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等各项记录制度,有效实现追溯。在婴粉、食用油、肉制品等高风险企业中率先推行建立电子追溯,指导本地区唯一一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圣妃公司实现了电子追溯。

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区内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均设置了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了分管负责人,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坚持对企业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统一培训,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指导企业落实对从业人员年度40小时的培训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全部取得健康证明。

五是规范农贸市场管理。进一步提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入市登记、质量检测、日常巡查、不合格商品退市等农贸市场管理制度,严格实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要求。在五星、康乐等3个农贸市场设立快检室,市场监管局派驻人员,每天抽检并公示结果。五星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了“一承诺、二公示、三室、三档、八制度的农贸市场管理模式。

六是规范处置畜禽产品废弃物。加大生鲜乳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和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区内屠宰企业、肉类加工企业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以及处理肉类加工废弃物或检疫不合格的畜禽产品,建立有相关制度及台账。

七)社会共治有氛围

应用信用中国(陕西)管理系统,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状况全面纳入社会诚信体系范围,对食品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在全区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学校、集中配送企业全面实施责任保险制度。整合资源,建立了“五线合一”的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24小时受理投诉举报。在食品生产企业中全面推行“黑名单”、“吹哨人”等制度,鼓励企业员工举报违法行为。鼓励杨凌食文化研究会等行业协会参与行业自律。建立健全了风险交流机制,定期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新闻媒体等进行交流沟通。建立了食品安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展了多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在示范区网站、《陕西日报》、西部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杨凌食品、农产品各类信息300余篇。将食品安全纳入公民法制、科普和课堂教育。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和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逐年提高。

二、工作创新

我区被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形成了杨凌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模式。

一是“三化六统一”的小作坊园区管理模式。建成杨凌农科麦力祺食品产业园,引导豆制品、面制品、蒸煮类食品小作坊入驻园区集中生产,按照“抓源头、强管理、控风险、树品牌”的工作思路,帮助园区建立了6个管理标准,形成了“三化六统一”规范管理模式(“三化”是指园区服务专业化、生产管理规范化、日常监管程序化;“六统一”是指园区统一管理服务、统一标识标注、统一制度记录、统一操作规范、统一检测管理、统一监管要求),建立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实现了“群众放心吃、老板放心干、市场放心管”的三赢局面。

二是“一码二评三规范”的蘸水面一条街管理模式。在田园居步行街建设杨凌蘸水面示范一条街,在坚持推行证照持有100%、人员健康100%、明厨亮灶100%和统一信息公示、统一上岗着装、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档案管理(三率四统一)的基础上,创新推行了“一码二评三规范”的监管模式(一码:指进货查验使用食品安全记录追溯二维码;二评:指对规范经营情况实行消费者网评和行业协会评价;三规范:指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文明经营规范、蘸水面操作规范),实现了“保安全、树品牌、促发展”的目标。

三是建立农村连锁超市的农村食品市场治理模式。在持续整治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的基础上,实施连锁超市“进乡入村”工程。引进兴良友超市总部落户杨凌,建立标准化物流配送中心、检测室和食品溯源体系,在农村建设标准化连锁经营店,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农村原有商业网点和家庭商店,共在杨凌农村建成连锁超市11家,成为杨凌农村食品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四是打造“杨凌农科”智慧农业新型管理模式。以农业标准化为基础,引入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建设了以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杨凌高科农业体验园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农业园区,打造了以“杨凌标准”“杨凌认证”“杨凌溯源”“杨凌检测”“杨凌品牌”为核心的“杨凌农科”新型管理模式。通过集成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打造设施农业集成商和完全方案的提供者,形成可复制的“杨凌农科”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化经营推广模式,为杨凌农产品安全工作保驾护航,助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