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陕西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科学技术研究,在小麦遗传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性成果。小麦生态研究确定了小麦品种生态型分类指标,建立了品种生态型分类体系,探讨了小麦品种不同生态型在我国的利用,对小麦品种的生态分类、引种、育种、资源和生产利用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创制出“小麦常规优化育种法”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涵盖了多亲本杂交、集优交配、轮回选择、优性聚合、分子检测、优化鉴定、协调选择、综合选优等多项关键技术,为综合性状优良的突破性品种选育提供了高效育种技术途径;主持育成9个小麦新品种,其中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979,在育种上实现了多个负相关优良性状良好结合的突破,填补了陕西关中麦区和黄淮麦区优质高产、冬性早熟品种的空缺,是农业部推荐的国家优质小麦主推品种,也是我省继小偃6号之后重振陕西小麦育种科研优势的新品种,已成为关中和黄淮麦区主栽品种,仅关中麦区累计推广面积1864万亩,新增产值达12.49亿元,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荣誉奖励2项,2012年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王辉同志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科学技术研究,在小麦遗传育种理论、方法研究和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性成果,已在小麦生产中大面积应用,效果显著。
1. 中国小麦生态研究 参加金善宝主持的全国小麦生态研究,对完善和充实小麦生态理论做出重要贡献。撰写的我国“北部地区春播小麦品种生态型利用”文章,在明确春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是北部春播麦区广泛适应的品种类型的基础上,提出“过渡性品种和冬型弱冬性品种也是北部春播麦区早春播条件下可以利用的品种类型”、“水肥条件好的地区春性品种是适宜的品种类型,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区弱春性和过度型品种是适宜的品种类型”,该研究成果对我国北部春播麦区小麦品种布局、品种利用和小麦生产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中国小麦温光特性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 小麦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 针对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的多元化要求,创制出多亲本杂交、轮回选择、集优交配、优性聚合的“常规优化育种法”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该技术体系的应用不但丰富了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扩大了杂种后代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提高了杂种后代性状遗传变异质量,便于进行综合性状优良的突破性品种选育,而且,优化杂种群体的创制和不断更新能有效的保证中长期育种研究的目标要求,同时该育种技术体系便于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的有效结合,显著提高了常规育种技术的技术水平,对提高育种效率有显著作用。该项育种技术已多次在全国小麦育种技术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为多家育种单位应用,利用该项技术已育成西农979、西农9718等多个突破性小麦新品种。该项技术的创制和应用对提高陕西小麦育种的社会地位和促进陕西小麦育种研究的进展有重要作用。
3. 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 小麦新品种选育是王辉同志科学技术研究的主体工作。曾协助赵洪璋教授完成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小麦育种科研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协助育成西农65、西农85和西农881等小麦新品种;主持完成“小麦超高产亲本创制及超高产性状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子专题研究,主持完成“优质高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培育”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子专题研究,主持完成“分子育种实用化研究”国家948项目子课题研究,主持完成陕西省“八五”、“九五”小麦育种科技攻关课题研究,主持完成“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和“陕西省小麦育种工程”等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等课题研究,先后主持育成西农84G6、西农1376、西农2611、西农2208、西农979、西农9718、西农9872、西农9871、西农822等9个小麦新品种,其中西农2208、西农979、西农9718等三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西农84G6小麦新品种选育”、“西农2611小麦新品种选育”、“西农2208小麦新品种选育”分别于1995年、2002年、2006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农1376小麦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979选育”先后于1998年和2010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王辉同志小麦育种研究中的主要贡献一是育种技术的创新,利用自创的“小麦常规优化育种法”,通过多亲本杂交、集优交配、分子检测、优性聚合、强化鉴定、协调选择、综合选优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冬性与早熟、高产与优质、早熟与高产、多抗与广适等多个负相关优良性状的良好结合,为综合性状优良的突破性品种选育提供了高效育种技术途径;二是育成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979、西农9718等,填补了关中和黄淮麦区优质高产、冬性早熟小麦品种的空缺。西农979是农业部推荐的国家优质小麦主推品种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主导小麦品种,中粮集团、国家粮食贮备库等大型粮食企业和“西瑞”、“陕富”、“老牛”等多家大型面粉企业都把西农979作为小麦购贮的首选品种和优质小麦订单品种。目前西农979已成为陕西关中麦区和黄淮麦区的主栽小麦品种,已成为国家冬小麦五大种植品种之一,种植区域涉及陕、豫、皖、苏、鲁、鄂、渝等7省市,年实际种植面积约1500万亩,2006-2011年累计种植面积约5000万亩,按国家区试平均亩产509.5公斤计,累计生产优质小麦约255亿公斤,西农979在陕西省种植面积2006年-2011年分别为122万亩、223万亩、314万亩、426万亩、365万亩和396万亩,6年累计种植面积1846万亩,按陕西省小麦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8.7公斤计,累计生产优质小麦81.0亿公斤,每公斤优质小麦增值按0.1元计,优质麦增值8.1亿元;累计增收小麦2.6767亿公斤,每公斤小麦按国家保护价1.64元计,增产增值4.39亿元,优质麦增值和增产增值合计12.49亿元。育成的西农1376、西农9871、西农2611、西农2208等小麦品种是关中麦区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栽品种或主要搭配品种,累计推广面积数千万亩。西农979等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为提高陕西关中和黄淮麦区小麦生产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食用粮品质结构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
1. 创制出多亲本杂交、集优交配、轮回选择、优性聚合的“常规优化育种法”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通过丰富遗传基础、扩大性状遗传变异幅度、提高性状遗传变异质量的遗传变异创制途径,建立优化育种群体,促进优性结合,为综合性状优良的突破性品种选育提供了有效技术途径。
2. 育成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979,填补了关中麦区和黄淮麦区优质高产、冬性早熟小麦品种的空缺,已成为关中麦区和黄淮麦区的主栽小麦品种,是国家五大小麦种植品种之一,陕西省2006-2011年西农979累计种植面积1846万亩,累计生产优质小麦2.6767亿公斤,累计经济效益12.49亿元(2009-2011年三年累计种植面积1187万亩,三年生产优质小麦520736.9万公斤,优质小麦增值52073.69万元,累计增收小麦17211.5万公斤,增产增值28226.86万元,两项合计经济效益8.03亿元) (来源:陕西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