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浙江省义乌市以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为契机,完成了围绕精减事项100项以上、市域范围内证明全部取消、办事材料削减20%以上、网上办结率80%以上、民生事项100%网办的工作目标。
从“快”处发力 深入推进“一网通办”
为方便群众网上办事,义乌市在今年4月上线了“义网通办”电脑端和手机端。成立了由15个部门18人与科大讯飞40人组成的“一网通办”工作专班,按照办事事项颗粒化思路,把原来1515项细化为2008项。梳理数据共享需求239项,系统对接91个。
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人员告诉记者,“变更基本医保参保信息原来需要到窗口排队,带齐身份证、市民卡或户口本等2项材料,年办件3.6万件。现在只需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办,无需材料。”
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改进群众办事体验,逐步缩减窗口。今年3月份以来,义乌新增自助机35台,自助机总量达到82台,日均办450件。制订了《治理排队十项举措》,要求排队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同时,会同EMS速递公司推进快递升级,做到市内3小时达,改善群众网上办事体验。
不仅如此,义乌市还实行流程再造。目前已削减窗口25个,完成年度目标20.8%。发票申领原来群众到窗口排队约30分钟到1个小时,年办件量5万余件。现在窗口停止办理,统一自助机上办,每天200人次申领发票5000余份。
从“减”字入手 让企业轻装前行
减事项。明确6种情形的事项必须精简: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确规定的审批事项,通过加强监管可以实现管理目的的事项,能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核验的审批环节,重复审批的事项,交叉审批的事项,事前通过书面承诺事后通过监管纠正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事项。
减证明。明确6种情形的证明应予取消: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开具证明的部门、镇街或村(社区)无权查证、无法核实的,能够通过现有证件、凭证办理的,能通过书面承诺等信用管理手段解决的,能通过部门间会商核查或实地调查核实的,能通过公共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共享的。
减材料。一般材料不超过3份,特复杂材料不超过5份。除技术文件、合同协议、不收回可能有严重后果的证照、法律法规规定须申请人本人签署的文件等4类材料外,其他一律削减。经梳理,拟分批削减材料3140项,削减率40.8%,预计项均办事材料将从原来的3.83份进一步削减到2.27份。
从“实”处做起 持续梳理“一件事”
为实现最多跑一次,义乌市做好做实“一件事”,以数据融通为基础,建立“一件事”相关事项的关联,探索建立事项之间的联合调整变更机制,涉及多部门办理的事项全面推行联办,实现“一件事”中只需办一个事项,其他事项不用办或联合办。
——商事登记领域。加快推进证照通办,统一受理,实现“一事一窗一次”。以此为契机,汇集各类主体信息,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监管平台。外贸领域先行,创新营业执照管理,直接赋予贸易类企业外贸主体经营资格。
——投资项目领域。推行工业、物流项目标准地改革,企业拿到标准地后,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开工建设和办理相关手续。市投资项目代办中心负责提供代办服务,确保企业审批到验收最多跑一次。
——不动产登记领域。推行不动产登记向公用事业、公积金、银行延伸服务。
——民生事项领域。推行自然人户籍、社保、医保、卫生、民政关联业务联办。
往“堵”处解决 设立“跑一次没办成”窗口
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领导实行窗口每日轮流坐班,专门接收“跑一次办不成”投诉建议及代办相关事项,并为群众代办事项。接收到群众的投诉或代办需求后,窗口值班人员会详细登记“多次跑”涉及部门,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到场,一同协调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现场解决不了的,窗口值班人员持续跟踪代办解决。针对代办过程中暴露出的“多次跑”问题,工作人员会每天上报,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为了加强监督,义乌市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义乌商报》、义乌电视台记者长驻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专题报道,追踪报道办事事项,2个月内每日一期,曝光“黑榜”。“两代表一委员”到窗口暗访、到网上办事,查找问题。成立专员收集意见建议,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到96150热线、市长信箱、义乌各网络论坛反映。
“接下来,我们会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我市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着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