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数据安全成了一场24小时不停歇的攻防战,你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够安全吗?
记者了解到,2015年7月—2016年6月,6.88亿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原因造成经济损失,总金额915亿元。短信暗藏木马、扫描二维码植入木马、冒充客服、冒充熟人、通知中奖,手段层出不穷。
市民:“电话里我就告诉他那你去领吧。”
市民:“就直接挂断啊。”
那我们的个人信息,又是如何被骗子知晓的呢?
据了解,典型信息泄露行为有:随手乱丢快递单,做星座、性格测试填写自己大量的信息、一些分享送流量链接等可能是在测试你的手机号是否在正常使用,抢红包输入个人信息、晒图泄露位置信息、允许陌生人查看社交网络档案泄露个人爱好、习惯导致一些机构的数据泄露。想要安全地在信息潮流中遨游,就要保护好个人信息、辨别网络陷阱。
专业人员:“不要见到wifi就连,有些wifi是相对安全的,但有些是有机构或个人恶意设置的,可能让别人恶意攻击你的手机。”
在这里,我们也提醒大家: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受到短信中大奖,立马删除别多想。来电自称公检法,二话不说直接挂。提到汇款和转账,十有八九要上当。网上亲友来借钱,核实身份要全面。兼职加盟要小心,骗子套你保证金。不明来电多警惕,个人信息要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