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魂”,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厚重的乡风,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重塑乡村文化的现实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品牌。近日,记者走进杨凌乡村,切身感受杨凌如何以乡风文明滋养乡村振兴之路。
村之美是青山绿水之美
更是乡风文明内涵之美
如今,杨陵区各乡村,新风拂面、文明荡漾: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邻里关系和谐了,追求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多了……
2018年以来,杨陵区认真落实中、省、杨凌示范区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积极探索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杨凌模式,走出了一条颇具杨凌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着眼素质培育
榜样引领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根本。近年来,杨陵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和带头人
“农村社区发展好不好,不能光看农民收入有多少,还要看农民的精神面貌怎么样……”,作为荣获杨陵街道“首届新乡贤”称号的杨陵街道办姚安社区居民李成义感言,通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一系列制度,改变了群众生活习惯:村民之间闹矛盾的少了,邻里关系和谐了;谈家长里短的人少了,模范、能手、好人争相涌现。
杨陵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通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宣传和“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目前,杨陵区共涌现出各级道德模范31人,陕西好人4名,建立乡贤名录282名、各级美德少年37人,十星级文明户2814户,五好文明家庭129户,好媳妇、好婆婆158名。
据了解,去年以来,杨陵区结合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对评选出的文明典型,在杨陵各镇(办)、村广泛开展了乡贤讲村史活动。以道德模范事迹巡讲、身边好人面对面、家风家训培训等形式,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使文明新风在耳濡目染中融入百姓心中。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如今,各类先进榜样,如群星一样遍布在杨陵各社区农村,成为带动杨陵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传承优良家风
弘扬家庭正能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能涵养人的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家尽孝心,出门讲诚信……”在杨陵区半个城村董家庄,村民张武玲用自己朴实的言行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个人,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好媳妇。
作为家里的大儿媳妇,张武玲上承担着照顾公公婆婆,下承担着照顾兄弟、弟媳和孩子等家里琐事。2015年婆婆出车祸住院,在医院期间,张武玲守在医院里一刻也未离开。张武玲用生活中平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传承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无数个家庭做出了表率。
民风家风是乡风文明的基石,通过挖掘农村传统道德典型,以美德建设为主线,养成新时代农民的优良家风意识。特别是杨陵区家风馆,重点展示了杨陵近年来涌现出的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的生动形象,真正下活了传承乡风文明这盘棋。
见贤才能思齐,崇德就会向善。近年来,杨陵注重在培育“好人文化”,结合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围绕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内容,深入挖掘农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其中,建成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6个,编发道德模范事迹汇编4000册,广泛宣传好人好事,引导群众崇德向善,争做“最美农民”。
乡风文明是看不见的“虚功”,但“虚”变“实”需要有载体和阵地的依托,而杨陵区文明办开展的“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
深挖文化因子
繁荣乡村文化新风
移风易俗,彰显社会进步。移风易俗是建设乡风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弘扬社会主旋律至关重要。
为此,杨陵区文明办突出宣传引导,制定《杨陵区全面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工作方案》,对民风建设进行系统部署,通过开展“广教化·美风俗”的宣传活动,将移风易俗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环境治理范畴。
同时,结合重要节日,杨陵深挖节日内涵,在各镇村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让村镇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计划,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在发展中延续文脉。
为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杨陵区突出村民自治,在全区范围内强力推进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文明劝导队“一约一会一队”建设工作,吸纳村里的老党员、新乡贤等,参与民间事务调节、监督和服务。在此基础上,杨陵区还通过抓典型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确定5个村规民约试点村先行示范,逐步在全区农村推行。
乡风文明建设不是一时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杨凌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建立起政府主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的乡风文明建设格局,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让乡风文明建设有动力、有活力、有实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