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科技:“小枕头”书写产业兴旺大文章(图)

来源:杨凌发布 作者:行波 刘中权 发布时间:2018-12-14 10:51

科技1.bmp

厉害了! 杨凌的农业科技让普通农户种植的作物产量翻倍、效益翻倍、质量更优,从事农业种植的信心越来越足。据了解,该项技术是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碳基营养肥、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四种技术的集成应用,仅碳基营养肥一项研究,就被称为“世界肥料界的一场革命”。目前,已在杨凌五泉、揉谷、大寨三大区域推广使用,取得了明显成效,让农民感受到了杨凌农业科技的力量!

科技2.bmp

“杨凌科技”让农民丰产增收

在五泉镇桶张村张义会的大棚里,西红柿秧苗扎根在小枕头里,浇水、施肥一次性完成。张义会介绍,这是今年杨凌推广使用的有机营养枕技术,将种苗种植在一个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的枕头里,里面装着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说起这个“小枕头”的作用,张义会: “我们这个大棚已经作物了十来年了,盐碱化特别严重,病虫害非常多,农产品生产越来越困难,品质也越来越差,往年这个时候,植株下面的叶子就已经开始发黄了,产量、质量都跟不上,这次用了基质袋和碳基营养肥,用量少、见效大,一个六公斤袋子就能栽两株西红柿,的确不错,没出现黄叶和病虫,坐果率也高,层层有果,产量也提升了,再加上今年西红柿价位很好,相信一定能获得丰收。”

“此次推广的技术,其实就是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碳基营养肥、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四种技术的集成应用,也是我们‘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具体实践,别看这小小的袋子,它不但节约土地,减少生产成本,还可以改善设施蔬菜的栽培环境、促进设施蔬菜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设施蔬菜生产的水肥精准化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的设施蔬菜产量。在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最高纪录西红柿每亩三万斤,好的植株可以长到八层,一串最多可以结14个果子,大小也相对均匀。”马新世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农业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农民,杨凌今年在全区五泉镇、揉谷镇、大寨街道办三大区域510亩土地推广了该项技术,23万袋营养枕惠及绿香安、旺丰园、鸿丰园、农士达、隋丰合作社、中来合作社、佳力合作社等地,让农民用上来先进的农业科技,让普通大棚种出高质量的农产品。

科技3.bmp

农作物用上了“森林土壤”

这么小的“枕头”为何能源源不断的供养农作物生长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植物碳基营养肥的研发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刘存寿,发现这里面原来大有学问。

据了解,碳基营养肥又被称为“森林土壤”,是因为其营养种类和化学形态的比例关系几乎相当于森林土壤的营养特征。这项技术是刘存寿团队经过21年的研究,在研究秦岭森林土壤时得到启发,发现等量的森林土壤溶液确实比只用化肥和矿物质配成的溶液,更能促进植物生长。

刘存寿说:“经过多年探索,我们终于研制了天然有机物“仿生化学法”快速降解新技术,开发了碳基营养肥料生产工艺。如今动物粪便、秸秆等废弃物在设备里一个小时,就会成为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再把植物需要的几十种矿物质元素加进去,再用设备把它们转为有机态。碳基营养肥就生产出来了,到农户手里时,再用管道把营养枕连接起来,及时智能灌溉和补充营养。”

2016年12月,刘存寿团队研究的碳基营养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通过项目评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匡廷云为组长的13位专家,一致认为碳基营养肥料是模拟天然过程、运用现代技术、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发明的一种全新肥料,具备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优点;在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对减少化肥施用量以及健康土壤的培育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促进作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被称为“世界肥料界的一场革命”。

在采访中了解到,碳基营养肥生产的原材料却主要是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生活污泥、工业制盐废弃物等,刘存寿团队10多年多点多作物试验示范和定位试验表明,其可使作物高产与优质相统一,营养与抗性相统一,用地与养地相统一,实现标准化水肥一体化施肥。碳基营养肥料也在促进植物生根、提高作物抗性、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光合速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利用率等综合效果极为显著,能短时间快速配肥土壤,提升农产品品质。其成果可为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碳基营养肥已经在陕西、内蒙、河北、甘肃等多地进行了试点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仅甘肃就已经在几千亩土地上运用了杨凌的这项技术,试点中肥料用量下降50%,对病虫害也有一定减少的作用,其在高产优质、培肥土壤、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激活微生物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对于实现“肥药两减”,治理农业污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科技4.bmp

“杨凌科技”带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成为了“热词”,如何实现产业兴旺,让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杨凌在这方面有了新的探索。

隆冬时节,杨凌五泉镇王上村农户王社谋的大棚温暖如春,硕大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一株株西红柿苗在一个个“小枕头”里涨势旺盛,郁郁葱葱,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涨势真不错,几乎没有黄叶,现在以每斤2.6元的价格销往西安,供不应求, 照目前情况看,预计今年一亩能产1.6万斤 ,产量与去年相比翻了一倍,一亩地当两亩地用,目前价格也还在攀升,这样下来,今年一亩就能卖3万元左右,往年最好的时候最多才能卖到两万元,看到我用了这项技术后,其他没有使用的农户都非常后悔,”五泉镇王上村一组村民王社谋说话时还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

在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的带领下,王上村的20家农户也同样使用了这项农业技术,产量增多,品质变好,丰收在望。12月13日上午,马新世来到王上村指导农户种植和销售农产品,并帮助他们解决种植过程中的疑惑。

“马老师,我家西红柿咋还不红呢?”“不要着急,作物都有生长周期,千万别看着价格好就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按照种植标准来,一定要保证品种,这样才能打好品牌。”“我们着急,还等着种植下一茬农作物呢。”“咱们这个营养枕可以继续使用,下茬继续栽甜瓜,我会经常来指导的。”一番对话下来,解决了农户们的顾虑,每一次见到马新世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热情。

采访中,马新世说,“这次面向农户推广的技术,可以解决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盐碱化、连作障碍自毒物质、土壤有害菌、土壤微量元素不平衡以及根线虫侵害等多方面问题,不仅让土地在休养中进行农业生产,作物产量可提高两成多,为农民丰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王上村紧临隋文帝泰陵,是杨凌今年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村,通过前期建设与发展,该村以往村容村貌常见的“散、乱、差”现象不复存在,环境面貌得到了大幅改善,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等公共文体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的精神风貌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今,在农业科技的带领下,农户丰收了,腰包鼓起来了,该村也正朝着产业兴旺的目标阔步前进。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推广团队还将开拓家庭种植市场,满足家庭种植需求,扩大示范面积和作物种类的应用,带动更多农户生产经营,把杨凌的农业科技用产品展示出来,从而让高质量的瓜果走向本地商超,让杨凌人民吃上自家门口的高品质果蔬,进一步扩大“杨凌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