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丝博会期间,咸阳生产的工业新产品一经亮相就惊艳四座:86英寸显示器、5K高清电竞游戏机、流光溢彩电视机高端大气;雷丁汽车、牙科诊疗车、法士特液力缓速器等汽车产品琳琅满目,尽显现代科技的无限魅力……这些新产品不仅给参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强烈震撼,更见证了咸阳的高质量发展及改革带来的新动能。
动能驱动故都发展,科技成就咸阳高光。
“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顶住压力、保持定力、增添动力,咸阳高质量发展就一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咸阳市委书记岳亮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以锐意改革、追求卓越而著称的故都咸阳,历来就有创新发展、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活力。
创新引领
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
创新是引擎。咸阳深谙其中道理。
从这份成绩单可见咸阳市在创新引领上所做的努力:目前,CEC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实现满产;冠捷400万台电视整机项目投产,产品远销海外;秦星5万辆商用车项目建成投产,首批G10客车下线;5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基本建成。
“动能转换的快慢,直接决定竞争的成败和后劲积蓄的多少。而我们在动能转换上加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咸阳市市长卫华告诉记者,咸阳市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盯打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两个千亿级产业目标,以延长产业链、细化产业分工、发展终端产品为导向打造产业集群。一手抓传统动能挖潜改造,一手抓新增动能培育壮大,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两条腿走路,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耕实体经济、推动“三大变革”,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更为重要的是,咸阳市聚焦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扩权强镇等方面,坚持“体力脑力、制造智造”并重,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发挥人才基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稳妥有序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以“科技创新六大工程”为抓手,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支持力度,扶持高新区筑梦·创享空间等孵化平台发展,促进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对接融合。
新驱动,新作为。
也正是因为如此的动能,咸阳市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风清气正
打造服务品牌 “亮名片”
体制机制是发展的土壤,服务和环境则是发展的阳光和空气。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咸阳不遗余力。在全省首批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彬州市,一个窗口就可以综合受理247项行政事项;群众办理业务24小时不“打烊”,代办业务让群众“一次不跑、一分钱不花”,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不仅仅是彬州市,在咸阳市,企业用水报装从16.2个工作日优化压缩至3个工作日,足见咸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
咸阳市以建设全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模式,形成24小时行政审批系统、掌上审批系统等,让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自主取消下放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1项,新增“最多跑一次”事项235项,9个县(市、区)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个科室办理全覆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上线运行;商事制度改革突出宽进严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加快推行;开展“大走访”活动,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2018年,咸阳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871户,同比增长22.4%,非公经济占比53.5%。随着争创“零投诉”营商环境活动的深入,咸阳正成为投资热土。
今年春节收假第一天,咸阳市就召开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年”推进大会,会议要求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去年,咸阳市委出台《咸阳市“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若干规定(试行)》,着力从制度和精神层面引导党员干部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决策执行力,把“事不过夜”“立说立行”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使“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在全市形成价值追求、工作习惯和纪律规矩。
为了完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保障措施,扣紧责任链条,咸阳市将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单位评优的重要参考;将党员干部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情况纳入干部识别、考核、评优范围,作为检验干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的重要参考;用足用活“三项机制”,激励各级干部在本职工作上有新气象新作为。同时,咸阳市各级各部门公开“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举报电话、信箱、网站等,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咸阳市强化督查问责,定期通报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及时预警滞后单位,倒逼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咸阳市聚焦难落实的环节、不落实的原因,及时反馈问题、指导整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矛盾不排除不罢休。
民生改善
大力提升百姓获得感
政府“大账本”,民生“晴雨表”。
初夏五月,绿树红花、清波碧水交相辉映在大秦故都这块色彩斑斓的古老土地上。
咸阳市坚持“冬病夏治”“夏病夏治”,突出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并举,促进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以创新思路彻底解决旱腰带地区山体破坏问题;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扎实推进渭河、泾河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水润咸阳、水美咸阳;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国家“土十条”,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89.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4%。“大棚房”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数据显示:咸阳市去年民生支出317.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5%。30件惠民便民实事完成投资137.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义务教育“双高双普”目标,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17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提高到81.07%;启动“健康咸阳”建设,深化综合医改;新农合参合率99.1%,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82.42%,超出省考指标9.42个百分点;将17类抗癌药品纳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提高到500元;将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分别提高151元和23元;城镇新增就业5.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6%。
坚持高质量发展,就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咸阳市以产业扶贫、大数据精准扶贫、扶贫扶志为抓手,“三管齐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5月7日,陕西省政府发布公告,2018年陕西省共有23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其中,咸阳市四个县在列,这标志着咸阳市实现所有贫困县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