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密的森林覆盖着延绵不断的山峦,成为羚牛与金丝猴的天堂;清澈的小河蜿蜒在沟沟岔岔,成为白鹭与鸳鸯的新家园;湛蓝的天空挂着朵朵白云,成为三秦大地最美丽的风景。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秦岭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汾渭平原大气治理重点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痴心不改守青山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陕西持之以恒地在努力。
苍翠挺拔的针叶林生机盎然,晶莹剔透的冰柱挂在悬崖峭壁,远处山峦的积雪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冬日的秦岭别有一番景象。
1月14日上午,太阳刚刚升起,周至县厚畛子生态实验林场党支部副书记刘宏亮和他的同事背起背包上山巡查。“冬季是防火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巡护员每月巡山不低于22天,主要是向林区群众宣传防火知识。”作为包片领导,刘宏亮每次检查分管林业保护站的工作时,一定要深入林区重点部位和偏远地段巡查。
“厚畛子林场位于秦岭腹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刘宏亮高兴地说,这两年,秦岭山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厚畛子林场辖区羚牛和川金丝猴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据监测估计,林区内羚牛增长至300余头,川金丝猴增长至450余只。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陕西持续在努力。2020年,陕西制定印发《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8个省级专项规划,初步建立了“1+N”秦岭保护规划体系;省市县三级进一步充实秦岭保护管理机构工作力量,成立省级秦岭保护监管平台运维中心,将涉秦岭6市和省级有关部门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初步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连续三年召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连续两年开展秦岭保护绩效专项审计,持续推进秦岭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开展秦岭保护联合执法检查暨专项督查、“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检查等,积极推动秦岭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矿权和小水电站退出。陕西保护秦岭的措施更加严格、保护的责任更加明确、保护的举措更加有力。
监测数据表明,2019年,秦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80.1,评价结果为“优”;2020年,秦岭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为优,市级水源地全部稳定达标,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根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陕西省气象局的研究显示,秦岭陕西段优良等级面积超过96%。2020年4月,在秦岭发现了中国最北端野生蕙兰种群,数量超万株;兴隆岭和天华山金钱豹建立了稳定种群,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同年7月,佛坪境内发现秦岭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指示物种——秦岭雨蛙。
精准发力护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陕西地处黄河中游,境内黄河全长700多公里,黄河流域国土面积占全省的65%。近年来,我省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碧水保卫战的首要任务,全面加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
1月15日,铜川市耀州区南泉社区的石川河岸边,成群结队的水鸟时而浮游水面,时而翩翩起舞,美不胜收。铜川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与监测科科长张钊指着眼前的水鸟高兴地说:“这些水鸟对生态环境非常挑剔,自从石川河的水质达标后,水鸟就来这里安家落户了。”
一段时期,石川河岔口出境断面水质不达标,全国排名靠后。铜川市决定将石川河水污染治理作为生态环保头号工程。石川河的主要流量来自上游的漆水河。2020年年初,铜川市拉开了漆水河全流域环境整治的大幕,总投资12.65亿元,实施截污控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等工程。目前,铜川已经实现了污水应收尽收,铜川市污水处理厂等的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陕西聚焦石川河、延河、北洛河等黄河各级重点支流及水质不达标断面,实施不达标断面限期治理,让支流入黄水告别黑臭脏。2020年,陕西持续开展渭河流域综合整治,渭河入黄断面水质提升至Ⅱ类水质,创20年来最好水平;全面开展黄河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排查干流及一级支流3026个排污口,对发现的105个问题排污口有序推进整改,已完成76.6%;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管网建设,推行“厂—网—河”一体化和专业化运维。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减少黄河泥沙含量,2020年陕西推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行动等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立足“森林、湿地、草原、荒地荒漠、自然景观”五大阵地,以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总目标,以生态系统提质增效为抓手,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空间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黄土高原腹心地带自然保护地群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36.8%,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2020年,黄河流域国考32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7.5%,同比上升21.9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铁腕治霾保蓝天
汾渭平原是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地区,陕西不断强化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监测网点建设,找准污染源头,更加有效地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1月14日下午,蓝天白云下的咸阳市阳光明媚,清风徐徐。走进咸阳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厂区环境和装备一流的生产设备展现着现代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理念。
“公司清洁生产及环保设施建设装备配置水平居行业领先地位,各项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被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誉为环保标杆企业。”咸阳东方雨虹公司总经理冬立俊说,“虽然在环保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污染排放低,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仍可稳定生产,保证了客户的产品供应,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2020年,公司利税总额同比增长60%。”
该公司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把环境保护及污染物排放治理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2018年以来,该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两套国内最先进的沥青烟气蓄热式焚烧炉,对末端有机废气进行高效处理,非甲烷总烃排放量由原来的每立方米20mg降至1mg,成为陕西省首批通过重污染天气应急绩效分级的A类企业。
铁腕治霾行动开展以来,我省以汾渭平原秋冬季为重点,积极推动汾渭平原大气治理联防联控,开展了三省联合打击取缔“黑加油站点”、清洁能源替代、“散乱污”整治、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2019—2020年秋冬季,汾渭平原1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4%。
我省以关中平原为主战场,全面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治霾措施,铁腕推进秋冬季治污降霾。全省累计拆改燃煤锅炉1.9万台,关中地区完成散煤治理320余万户;全省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2.7万户,淘汰黄标车、高排放老旧车约33万辆,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全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1%,重污染天数平均同比减少8.9天,优良天数295.3天,同比增加19.1天,创近年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