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王帅 柏桦 发布时间:2023-11-23 14:23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铺开新时代陕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画卷,五年来,从深化理论武装到壮大主流舆论,从精神文明建设到推进文化繁荣,亮点闪耀,催人奋进。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凝心铸魂,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近年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思想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倾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理论根基,省委常委班子学在前、作表率。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加强理论武装。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开展集体学习和研讨交流都在10次以上,省委常委班子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省委理论学习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2022年10月28日,省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10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全省党员干部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紧跟总书记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省委理论学习的又一项制度性安排。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2周年之际,2023年9月14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要结合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在整体学习、系统领会、一体推进上下功夫,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要在坚守“魂”与“根”中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层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推进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实施办法》,引导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贯彻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在全国首创并推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正面清单、负面清单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深化理论研究,开展理论宣讲,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履职尽责勇担当。

加强理论宣传,构建理论宣讲大格局。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省创新采取“1+3+N”宣讲模式,组建省委宣讲团(“1”),马院院长宣讲团、媒体总编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3”)和各行业、群体宣讲团(“N”)分赴全省各地各行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认真做好《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等书籍的宣传发行和学习。

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强化理论研究平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院,陕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纳入全国重点马院培育单位。

——创新学习载体方式,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平台。

充分发挥理论学习平台作用,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频道和“习近平治国理政金句”等专题专栏,“学习强国”平台建设工作走在全国第一方阵。

守正创新,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弘扬延安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

2020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激荡爱国情怀,凝聚磅礴力量。“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2019年,伴随着动人旋律,“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展开,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为全面小康立传,为伟大时代写史。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拼搏奋进,凝聚力量,不断营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浓厚舆论氛围。脱贫攻坚主题稿件《二百八十一个签名挽留第一书记》《杨叔的脱贫日记》等多部作品获中国新闻奖。

礼赞百年风华,唱响昂扬旋律。2021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庆祝建党百年宣传教育作为全年工作主线,牢牢把握“党的盛典 人民的节日”基调定位,精心组织“永远跟党走”宣讲进基层系列活动,策划组织“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陕西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等活动。

2021年9月15日晚,十四运会开幕式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围绕“建党百年 体育盛会”主题,抓好开闭幕式文体展演工作,开展“全民全运”全景式融媒体直播,召开新闻发布会22场,开展“喜迎全运盛会 提升文明素养”文明实践活动,开闭幕式报道阅读量达61亿人次。

2022年,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精心谋划部署,开展“飞跃新陕西·非凡十年”等主题采访,举办“同声颂党恩 喜迎二十大”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网上宣传展示,在全省主要媒体开设“喜迎党的二十大”“二十大精神在三秦”“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专栏专题,展现新时代10年陕西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反映三秦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开展“三个年”活动,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等中心工作,紧扣全省重点项目观摩契机等,统筹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持续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主流媒体在变革中“破茧蝶变”。

先后组建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建设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推进市级媒体改革发展,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爱+地名”系列APP实现所有县区全覆盖,全省“一朵云”“一张网”基本形成。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丝路故事。

2022年8月9日,以“聚焦全球发展 深化互联互通”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广阔前景。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省策划实施“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跨国全媒体活动,采访车队先后8次到访亚欧大陆5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累计百万公里,活动总传播量超过20亿次。

围绕庆祝建党百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主题,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丝博会等重大节点,组织开展“驻华使节陕西行”“境外媒体看陕西”“外国人眼中的陕西”等系列集中采访活动,借筒传声,借船出海。

——全面提升管网治网用网水平。

每年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举办党政机关网络安全技能大赛,提升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和技能。从陕西省网络文明大会,到“净网”“清朗”等专项治理行动,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蓬勃生长。

网络无边,安全有界。省委网信办将“自媒体”乱象整治作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举措,重点整治突出问题、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力维护了广大群众的网络空间合法权益。

育人化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三秦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眼前的这条水渠就是有名的‘幸福渠’,是1940年4月由革命先辈修建而成的,全长6公里……”2021年5月1日,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游人如织,来自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的学生王柏栋正在给游客义务讲解。

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每逢节假日,人们都能看到一个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活跃在各个革命旧址,为游客讲解红色故事。

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时代新人成长提供思想引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持续扩大红色革命文化的育人化人效应,全社会敬仰革命先烈、学习英雄模范的氛围更加浓厚。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指导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蓝田新婚礼”“志丹文明大篷车”“城固乡贤说事大院”等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经验做法。

——精神薪火相传,文明生生不息。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广“文明餐桌”“文明上网”“车让人·人守规”等文明实践活动,西安、铜川、延安等9个市(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全国文明单位278个、文明村镇125个,省级文明单位1371个、文明村镇204个、文明校园224个。

深化“厚德陕西”建设,推出“三秦楷模发布厅”融媒体节目。截至目前,已推出“时代楷模”3人,选树“三秦楷模”14人、7个团体,15人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传承发展,在赓续中华文脉中书写文化新篇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2022年4月,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3个月后,一座担负着赓续文脉、发展文化神圣使命的“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西安国家版本馆在秦岭脚下开馆。

五年来,我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在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考古与历史研究、让广阔大地上的大遗址“活起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建成开放的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建设的25处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文物工作者,持续“走出去”,为陕西打开对外交往、合作交流的新窗口。

——艺术创作再攀高峰,接连斩获国家级重要奖项。

继2019年我省5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后,2022年9月,我省9部作品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2月,捷报再传。我省3部作品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第十九届群星奖……

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作品,书写着人民的伟大实践,记录着时代的进步足音,开创着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

五年来,我省多部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充分彰显陕西强大的艺术创作实力。仅2023年,我省先后收获梅花奖、华表奖、金钟奖、山花奖、金鸡奖5个全国大奖。“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剧”“陕北民歌”等已然成为“文化陕西”的金字招牌。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新型文化空间持续涌现。

2022年,综合性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建成开放。2023年,日接待能力达1万人次的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投入使用。

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期间,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携手同行》等文化活动,精巧绝伦的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向世界展现着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五年来,陕西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品质化、普惠化发展,已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44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用,陕西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活动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陕西公共文化云、“游陕西”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使用,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智能、更便捷、更接地气。

——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万亿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速。

从“盛唐密盒”“不倒翁小姐姐”等沉浸式互动体验,到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一大批“文化陕西”新品牌;从70余台展示城市形象的旅游演艺,到不断兴起的文旅新业态……陕西文化创新创造动力澎湃。

以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和促进文旅消费为目标,以8条文旅产业链群为抓手,全省在建文旅重点项目270个,总投资1564.7亿元,完成投资102.5亿元;31个省级重点文旅项目,竣工2个,在建27个,开工率93.5%。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的非遗技艺、传统工艺被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的红利。

今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