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陕西新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10万只湖羊养殖场。
府谷县运煤专线上,车辆川流不息;榆阳区10万只湖羊养殖场里,标准化流水线运作井然有序;绥德县夜市人头攒动,商贩吆喝声不绝于耳……眼下的榆林,民营经济活力四射。
榆林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榆林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达2851户;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806.34亿元,占GDP比重为37%,增加值居全省第二,仅次于西安。数据折射出榆林非公企业发展正逐步回暖。
今年以来,榆林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在政策支持、融资增信、人才引留等方面不断发力,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一系列探索和尝试。陕北“黄土地”正逐渐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金土地”。
“百强县”率先破题
8月初,2023中国百强县榜单出炉,府谷县再次入选。“百强”背后,民营经济撑起了府谷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去年,府谷县非公经营主体总数2.4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近60%,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
在今年6月举办的榆林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府谷县县长武静表示,府谷把民营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来抓,持续在推动创新、践行“双碳”战略、优化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府谷正不断激活转型发展“动力源”:围绕10条产业链“双招双引”,设立10亿元投资资金,引导民企拓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投资领域;培育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企业30户,3年新增经营主体1万户……
创建于1998年的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煤电、煤焦、煤化工产运销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见证了府谷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
2013年,府谷被确定为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开始了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胆改革。在这一背景下,京府煤化奋力转型,打造了兰炭生产全面闭合循环产业链。这不仅使企业有效节约成本,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得以存活,也增强了该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今年,该企业获得了省级大型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奖补项目资金126万元。
“近年来,我们持续在兰炭废水处理、镁渣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科研投入,以绿色低碳为目标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2月19日,京府煤化总经理石栋告诉记者。
以京府煤化为代表,一批民企纷纷转型。如今,府谷民营经济呈现出产业耦合和高效循环的特点。府谷县工业商贸局局长刘兴政表示,府谷现已培育形成多个产业链,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凸显,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其中,全县金属镁产量连续17年居世界首位,府谷成为全球最大的镁生产供应基地。
府谷的先试先行,是榆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世纪90年代,创业浪潮席卷全国,榆北地区“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小煤矿、小石化企业纷纷涌现;进入21世纪,榆林“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民营经济步入规范发展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转型升级为目标,榆林加快布局风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榆林民营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也探索出循环经济模式、生态经济模式、北元混改模式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如今,榆林民营经济在GDP占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纳税占比等方面逐步提升,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从企业上市来看,目前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23家,均为民营企业;从吸纳就业来看,目前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达109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总数的51.7%。
今年4月,榆林发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旨在构建“普惠式纾困+直达式支持+滴灌式帮扶”助企体系,进一步激活民营企业发展动能。
“我们将持续开展中小企业能源化工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煤化工研学等专题培训,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提升企业营商环境。”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贺晔说。
超百亿元“金融活水”解渴民企
长期以来,贷款难、担保难、投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为解决这些难题,榆林重点发力金融支持。
陕西中盛农投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榆阳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成立5年来,总投资约7亿元,但获得的银行融资很有限。
“农牧类企业缺乏可抵押物,作为免税企业又难享受税务类相关贷款政策,融资一直很困难。”12月15日,该公司副总经理姚雄伟告诉记者。
这一困境在今年得以“破冰”。在榆林市金融局牵线搭桥下,榆阳区榆正融资担保公司和长安银行在企业试点开展“活物”抵押贷款,安装智能化羊子监控系统,通过抵押1万只羊子,为企业授信2000万元贷款。
“这不仅是我们‘活物’抵押贷款的首次尝试,也让更多农牧企业和农牧业经济合作社看到了融资新的可能性。”姚雄伟说。
今年年初,榆林市印发2023年政银企对接计划。截至9月底,榆林市金融局已组织金融机构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108次,对接服务企业1486家,签约授信478.07亿元,目前已完成贷款投放150.22亿元。
“自身经济基础弱、融资担保难、管理规范性不足是许多民企的痛点。”榆林市金融局银保科科长薛瑞祺说,“我们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推广更多面向民营企业的个性化融资增信产品。”
同时,榆林着力帮助民营企业降低运行成本。
华能定边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风力、太阳能发电建设与经营为主体的新能源企业,在税费优惠政策中受益不少。
“截至10月底,我们享受减税降费4560.47万元,为企业进一步开展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增强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常亚红告诉记者。
税收政策辅导、企业重点项目申报实施、纳税风险提醒……自该公司成立以来,税务系统的“税务管家”团队始终尽心尽力相伴,这让常亚红在工作上省了不少心。
去年,榆林5802户次企业享受退税115亿元,其中5264户次民营企业享受退税95.54亿元,占总退税额的83.08%。
“真金白银”的支持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去年,榆林还设立了1亿元中小企业纾困专项资金,神木市特别设立了1.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
“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制约因素,着力破解政策落实难、获得融资难、成本降低难、转型发展难,为民营企业清除路障、排除干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榆林市市长张胜利表示。
厚植民企成长沃土
80家,127家,248家——2020年至2022年,榆林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逐年增加。
“虽然整体数量不多,但增幅连年全省第一。”12月20日,榆林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长张泽告诉记者,“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0%以上,说明榆林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榆林持续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以科技创新引领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榆林市科技局副局长张雄哲介绍,去年,榆林兑现秦创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等奖补资金6444万元,持续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张泽经营的恒达致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去年首次获得了榆林市10万元奖补资金。”张泽说。
此外,榆林市科技局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入库工作,首创实施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并联合榆林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举办科技型企业培育培训会等系列活动。
“榆林高新技术企业起步较晚,存在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需要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合力促进发展。”张泽说。
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
2023年“榆林民营企业进校园专题选聘会”吸引了150余家中小企业参加。
“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是榆林培育企业人才队伍、破解民营企业人才难题的一项创新举措。”贺晔介绍,近年来,全市累计选聘295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
榆林市还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常态化“回头看”,定期深入企业实地检查毕业生工作情况,做到动态掌握管理。
“我们同步建立了激励保障机制,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补贴,希望激励广大毕业生和民营企业创先争优。”贺晔说。
“榆林将坚持以‘三个年’活动为牵引,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以‘店小二’理念为企业家提供优质服务。”在今年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对话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表示,“我们将真心实意与企业家交朋友,真刀真枪解决企业家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广大投资者在榆林顺心工作、舒心生活、安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