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农民“取经记”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陈宏江 发布时间:2025-01-02 09:36

        冬日时节,渭南大地的田野上来了一群“洋学生”。

        一个多月时间,从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到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再到农产品加工技术……来自中亚的100名职业农民学有所获,满载而归。

        “能来渭南学习农业知识,得益于中亚职业农民培训项目。”2024年12月22日,在结业仪式上,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学员库安塔耶夫·叶尔多斯说。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举行。各方愿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加强节水、绿色和其他高效技术应用和先进经验交流。

        中亚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即为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的具体行动。

        渭南是陕西省的农业大市,农林牧渔业发展势头强劲、亮点纷呈,承担了中亚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相关任务,计划用3年时间为中亚五国培训300名职业农民。

        项目于2023年12月启动。当年,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20名学员完成培训。2024年11月9日以来,渭南市分4期培训了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100名职业农民。

        为帮助“洋学生”更好更快掌握农业知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建设了智慧农业实训基地、土肥实训室、组培室、植保实训室等,以便开展针对性培训。

        “为提升学习效果,从教案、课件到开展实践教学的示范园、加工厂,学校针对学员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精心安排。”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副院长付宏岐说。

        “我们国家冬天比较寒冷。所以我对温室大棚技术特别感兴趣。”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学员努尔扎曼·努尔加济耶维奇说。

        同样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学员达米拉·贝特雷科夫娜则更关注土地沙化问题:“我们国家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近年来荒漠化严重。我要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去,带动更多人增收。”

        在学校教室、田间地头、养殖场、乳制品生产车间,学员们感叹中国农业发展的速度,感受国际农业合作的温度。

        这次来渭南参加培训,对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的学员萨维茨卡娅·艾玛来说意义非凡。“动物防疫和检疫技术这门课程让我收获很大。中国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上的创新令人敬佩!”萨维茨卡娅·艾玛说。

        “艾玛非常用心,总会在课后找我们交流探讨。她的钻研精神非常值得学习。”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韦华说。

        对中国传统文化,萨维茨卡娅·艾玛兴趣满满:“艾灸、中医、皮影、茶艺……每一项活动我都觉得十分有意思,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学习农技之外最大的收获。”

        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到机械化生产技术,再到农产品市场营销……在这里,学员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国际农业合作的认识。

        “希望学员们回国后能当好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为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付宏岐说。

        在农业合作的广袤田野上,渭南正与中亚五国携手耕耘,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技术、新理念正“生根发芽”……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网站

是否继续?